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5章 太平公主弄权术

一、襁褓中的金枝:武则天的掌上明珠

 唐高宗麟德二年的长安大明宫,紫宸殿的偏殿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。武则天小心翼翼地接过襁褓,看着女儿粉雕玉琢的小脸,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。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小女儿,后来被封为太平公主的传奇女性。据《新唐书·太平公主传》记载:“主,武后所生,爱之过于诸女。”这种宠爱,从太平公主出生便已注定。

 武则天对这个女儿的疼爱到了何种程度?野史《控鹤监秘记》里有个故事:太平公主三岁时,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,点名要娶唐朝公主。武则天舍不得女儿远嫁,又不好直接拒绝,便命人在宫中修建了一座“太平观”,让女儿以“为祖母祈福”的名义出家,借此推掉婚事。观中的陈设极尽奢华,连香炉都是用西域进贡的暖玉雕琢而成,冬天焚香时,玉炉会透出温香热气——这便是“太平公主出家避婚”的典故,虽不见于正史,却说明了武则天对女儿的疼爱。

 太平公主的童年,是在锦衣玉食与权力阴影中度过的。她常常跟着母亲出入朝堂,躲在帷帐后面,看武则天与大臣们议事。那些复杂的政治术语、大臣们的察言观色,像种子一样埋进她的心里。有一次,武则天问她:“你觉得朝堂上的宰相们,谁最有才干?”年仅十岁的太平公主眨眨眼,指着宰相狄仁杰说:“狄公断案如神,比戏文里的包龙图还厉害。”武则天听了哈哈大笑,从此更觉得这个女儿“类我”——既有女子的细腻,又有不输男子的见识。

 二、两次婚姻的玄机:从薛绍到武攸暨

 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,嫁给了唐高宗的外甥薛绍。婚礼的盛大程度,创下了长安城的纪录。《朝野佥载》记载:“婚礼于万年县馆,门隘不能容翟车,有司毁垣以入。自兴安门至宣阳坊,道旁燃烛,槐木为枯。”意思是婚车太大,城门进不去,只好拆了城墙;沿路点燃的蜡烛,把槐树都烤枯了。这场婚礼,与其说是皇家嫁女,不如说是武则天向天下展示权威的政治表演。

 可惜好景不长,垂拱四年,薛绍的哥哥薛顗(yi)参与了李唐宗室的谋反,连累薛绍下狱。武则天为了震慑反对势力,竟下令将薛绍饿死在狱中。《旧唐书·太平公主传》记载:“绍以谋逆伏诛,主惧,乞为尼以赎,不许。”太平公主跪在母亲面前,哭着请求出家为尼,武则天却不为所动——在权力面前,女儿的幸福也可以牺牲。

 几年后,武则天为太平公主选了第二任丈夫:她的侄子武攸暨。为了让太平公主顺利改嫁,武则天竟暗中处死了武攸暨的原配妻子。这次婚姻,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政治联姻——武则天想通过女儿,将李唐与武周两个家族紧紧捆绑。太平公主似乎也明白了母亲的用意,婚后对武攸暨相敬如宾,却在私下里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。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她“益纵声色,田园遍近甸,市易造作,吴、蜀、岭表车马不绝”,意思是她大肆收敛财富,在长安周边购置田产,派商船到各地做生意,排场比皇子还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