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李渊晋阳兴义兵(第2页)
关于起兵的导火索,还有另一种说法。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记载,李渊曾答应突厥始毕可汗,若能助他起兵,「民众土地入唐公,金玉缯帛入突厥」。始毕可汗大喜,送给他一千匹战马。李渊靠这些战马装备了骑兵,又以「清君侧」为名,传檄天下,说要去江都救驾,实则直取长安。
起兵前,李渊做了件收买人心的事:他打开太原府库,赈济灾民,招募士兵,十天内就集结了三万大军。他让李世民、李建成分别统领左右军,打出「废昏立明,匡复隋室」的旗号——这口号很鸡贼,既表明不是造反,又暗示隋炀帝是「昏君」。
三、霍邑之战:雨夜里的绝地反击
李渊率军南下,第一个障碍是霍邑(今山西霍州)。守将宋老生率三万精兵据守,又恰逢连日大雨,唐军粮草将尽,李渊想退兵回太原。李世民哭着劝他:「今禾菽(shu,豆类)满野,何忧乏粮?宋老生有勇无谋,一战可擒。若退兵,众心离散,何以成大事?」李渊这才打消退兵念头。
这场雨成了李世民的「神助攻」。他让士兵们冒雨抄小路绕到霍邑城南,自己则率骑兵在城下叫骂,引诱宋老生出战。宋老生果然大怒,开城追击,李世民突然从背后杀出,大喊:「霍邑已破!」隋军回头一看,城楼上果然飘起唐军旗帜(其实是李渊预先安排的疑兵),顿时阵脚大乱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李世民「手杀数十人,两刀皆缺,流血满袖」,最终生擒宋老生,攻克霍邑。
这一战奠定了唐军的士气。此后李渊一路势如破竹,攻克临汾、绛郡,直逼长安。路过龙门时,有个叫李靖的人来投奔——就是后来破萧铣的那位,当时他还只是个小官,李渊差点把他砍了,幸好李世民求情才留下。
四、入主长安:「挟天子以令诸侯」的升级版
大业十三年十一月,李渊率军抵达长安城下。他没有急着攻城,而是先发布檄文,历数隋炀帝罪状,同时宣布「尊隋恭帝杨侑为皇帝,废杨广尊为太上皇」——这招比曹操的「挟天子」更高明,直接把杨广变成了「太上皇」,断绝了他的合法性。
长安的守将是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,只有十三岁,根本无力抵抗。李渊让士兵们绕城喊话:「我们是来匡扶隋室的,不伤百姓!」百姓们早就厌恶了隋朝苛政,纷纷打开城门迎接唐军。李渊入城后,下令「约法十二条,悉除隋苛禁」,废除隋朝严刑峻法,百姓们拍手称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