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7章 庾氏专权(第2页)

 庾翼,字稚恭,庾亮之弟,少时便有经世之志,《晋书·庾翼传》载其“性英毅,便弓马,少有名气”。他接替庾亮镇守荆州期间,致力于整军经武,曾率军北伐后赵,一度收复襄阳,是庾氏家族中少有的实干派。但他亦继承了兄长的专权作风,在荆州“发号施令,不待庾亮之命”,时人谓之“庾氏第二掌权者”。

 《资治通鉴》记载当时局势:“亮虽居外镇,而执朝廷之权,既据上流,拥强兵,趣向者多归之。”此景犹如中枢权臣出镇地方,却将重镇化为私属领地。建康朝臣见状,有人上奏成帝:“庾亮此举,直欲另立山头啊!”

 最典型的“运米事件”中,庾亮下令将荆州粮秣尽输自家封地,却断绝建康的粮道。建康官员饿至面黄肌瘦,竟有人至宫门前喊冤:“庾亮这是要饿死我等啊!”成帝闻之,只能叹息:“舅舅啊舅舅,何不留些口粮与我?”

 四、“庾氏四友”:外戚集团的亲党布局

 庾亮专权倚仗着庞大的亲党集团,其中最核心的四人被称为“庾氏四友”:

 1. 王愔(yin):字敬豫,琅琊王氏成员,王导堂侄。他以文才见长,负责为庾亮打造舆论声势,每日于文报上撰文吹捧其“辅政功绩”。王氏本是东晋首屈一指的士族,王愔的归附使庾亮获得了士族阶层的舆论支持。

 2. 殷浩(?—356):字渊源,陈郡长平(今河南西华)人,东晋着名清谈家。他精通玄学,擅长将庾亮的政治决策包装成“玄理妙谛”,时人称之为“风流谈论者之宗”。但殷浩后来因北伐失败被桓温废为庶人,其清谈能力与政治实务的脱节,成为“清谈误国”的典型。

 3. 毛宝(?—339):字硕真,荥阳阳武(今河南原阳)人,东晋名将。他早年随祖逖北伐,以骁勇着称,后归附庾亮。在庾亮的北伐计划中,毛宝曾率军守邾城(今湖北黄冈),但因庾亮调度失当,邾城被后赵攻破,毛宝力战殉国。《晋书》称其“有勇力,善骑射,性沉毅多计略”,是庾氏集团中少有的实干派武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