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(第2页)
大军行至天山,九姓铁勒率十几万骑兵来战,派几十名骁勇骑士挑战。薛仁贵出阵,连发三箭,射死三人,其余骑士吓得下马投降。薛仁贵趁机挥军掩杀,铁勒军崩溃,被斩首万余级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详细记载了这一幕:「时九姓众十余万,令骁骑数十来挑战,仁贵发三矢,辄杀三人,于是虏气慑,皆降。」
更绝的是薛仁贵对俘虏的处理。有人建议把投降的铁勒人全部坑杀,薛仁贵却说:「杀降不祥,不如将他们迁徙到内地,永绝后患。」于是将十几万铁勒人迁入中原,从此九姓铁勒一蹶不振。唐军将士为此作歌:「将军三箭定天山,壮士长歌入汉关。」这首歌后来成了边塞诗的经典,被收录在《乐府诗集》中。
民间传说中,薛仁贵的箭法有「百步穿杨」之能。据说他年轻时练箭,曾在龙门黄河边射穿石狮子,至今当地还有「箭穿石狮」的遗迹。而「三箭定天山」的故事,被演绎成各种版本,其中最着名的是《薛仁贵征西》,说他射死的三位酋长是「天山三怪」,分别擅长妖法、飞刀和骑射,被薛仁贵一一破之。
三、脱帽退万敌的传奇
乾封元年(公元666年),薛仁贵随李积(ji)征讨高句丽。他率军渡过鸭绿江,在金山(今辽宁沈阳附近)与高句丽军遭遇。当时唐军被分成两部分,高句丽军趁机攻击唐军侧背,薛仁贵率数千人从侧面杀出,「大破之,斩首五万余级」,乘胜攻占南苏、木底、苍岩三城。
总章元年(公元668年),薛仁贵率三千人进攻高句丽的扶余城(今吉林四平附近)。部将们认为兵力太少,薛仁贵却说:「兵不在多,在於用命。」他身先士卒,「与贼战,破之,杀获万余人,遂拔扶余城」。《旧唐书》记载,此战之后,「扶余川中四十余城,皆望风请服」。最终,唐军攻克平壤,灭亡高句丽,设安东都护府,薛仁贵被任命为检校安东都护,镇守平壤。
永淳元年(公元682年),突厥阿史那元珍叛乱,薛仁贵当时被贬为庶人,唐高宗想起他的威名,重新起用他为瓜州长史,检校代州都督。在云州(今山西大同)之战中,突厥人问:「唐将是谁?」唐军回答:「薛仁贵!」突厥人不信:「薛将军不是被贬到象州了吗?」薛仁贵摘下头盔,露出满头白发。突厥人见状,纷纷下马跪拜,然后四散奔逃。薛仁贵趁机追击,「大破之,斩首万余级,获生口三万余人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