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桓温北伐(第2页)
第三次北伐(369年)· 枋(fang)头之败
这是桓温最接近成功的一次。他率五万大军直抵枋头(今河南浚县),距前燕都城邺城仅百里之遥。前燕皇帝慕容暐(wěi)惊惧欲逃回辽东,幸得宗室慕容垂(326—396) 力谏:“且容我一战,若败再走不迟。”
人物注:慕容垂,字道明,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,十六国时期后燕开国君主。他自幼善战,有“小孙策”之称,在枋头之战中以“拖字诀”耗尽晋军粮草,又派慕容德截断粮道。后因遭前燕太傅慕容评猜忌而降前秦,淝水之战后重建燕国,史称后燕。
慕容垂以骑兵骚扰晋军粮道,又散布“井水有毒”的谣言。桓温信以为真,命士兵“凿井而饮”,数万大军边行边掘井,疲惫不堪。慕容垂趁机追击,在襄邑(今河南睢县)设伏,斩首晋军三万级。桓温烧船弃甲,步行南撤,五万大军仅存万余人,归至建康时须发半白。
三、“废立皇帝”:权臣的终极政治豪赌
北伐失利后,桓温决意以废立之事立威。公元371年,他以“皇帝阳痿,皇子非亲生”为由,废黜晋废帝司马奕。此事荒诞至极,《晋书》仅载:“帝少患痿疾,嬖(bi)人相龙、计好、朱灵宝等参侍内寝”(嬖人:男宠)。
废帝当日,桓温带甲士入宫。司马奕正与男宠宴饮,见刀光剑影,酒杯脱手落地。桓温将太后诏书掷于案上:“陛下,您被废了。”司马奕颤声问:“可保爵位否?”桓温冷笑:“特封‘海西公’。”
后续更显权谋交锋:桓温命谢安(320—385) 起草废帝诏书,谢安故意写错数处,桓温怒斥:“汝欲折辱我耶?”谢安从容道:“此等大事,生平首次,难免手抖。”最终诏书言“皇帝昏聩淫乱,不可以君四海”,成东晋最大政治笑柄。
人物注:谢安,字安石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东晋着名政治家。他出身琅琊谢氏,早年隐居东山,后出山辅政,在淝水之战中以“围棋赌墅”镇定军心,击退前秦大军。其“镇以和靖,御以长算”的执政风格,被称为“江左风流宰相”。
四、“树犹如此”:英雄迟暮的千古喟叹
公元369年,桓温第三次北伐兵败后,途经金城(今江苏句容),见昔日亲手栽种的柳树已粗至十围,不禁怆然曰:“昔年种此树时,吾方二十四岁,今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!”言罢泪落沾衣。随从皆屏息不敢语——这位杀人不眨眼的大司马,此刻竟如失路之童。
此句“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”后成中年危机的代名词。辛弃疾《水龙吟》云“可惜流年,忧愁风雨,树犹如此”,苏轼亦叹“桓温之叹,盖有年矣”。世人多知其叹时光流逝,却少知此语背后,是枋头惨败后、篡位功亏一篑的锥心之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