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22章 颜杲卿骂贼明志(第3页)

 杜甫听闻颜杲卿事迹,也写下《祭常山太守文》:“常山太守,忠烈冠世。骂贼而死,浩气长存。”颜杲卿的忠义之举,激励了无数唐朝将领,后来张巡守睢阳、郭子仪收复长安,都受其精神感召。

 七、历史长河中的丰碑:从太守到神祀

 颜杲卿死后,唐朝追封他为太子太保,谥号“忠节”。唐德宗时,又下令在常山修建“忠烈祠”,岁时祭祀。宋代时,颜杲卿被封为“常山公”,其庙祀遍及中原。《宋史·礼志》记载:“颜杲卿祠在真定府,赐额‘忠烈’,春秋致祭。”

 在民间传说中,颜杲卿的故事被演绎得更加传奇。《说唐全传》里说他死后化为雷神,每逢阴雨,便在常山上空显灵,继续骂贼。还有的说他的舌头被割后,天帝感其忠义,赐他“金舌银牙”,在阴间继续审判叛贼(《常山忠烈志》)。

 值得一提的是,颜杲卿的忠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明末抗清名将黄道周曾说:“常山太守,骂贼而死。其气如日,其节如石。”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评价:“颜杲卿之死,非徒死也,固以激励天下之人心,为光复计也。”

 八、千年之后的仰望:忠义精神的现代回响

 如今,走进河北正定的“颜杲卿祠”,可见殿内颜杲卿塑像怒目圆睁,手持笏板,仿佛仍在痛斥叛贼。祠堂墙上刻着《祭侄文稿》的全文,游客驻足观看,无不为之动容。

 颜杲卿的故事,不仅是一个忠臣的绝唱,更是中华民族忠义精神的象征。他用生命证明:在国家危难之际,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,用热血和生命扞卫民族的尊严。这种精神,穿越千年时空,至今仍在激励着后人。

 从常山太守到忠义丰碑,颜杲卿的一生,如同一支燃烧的火炬,照亮了安史之乱的黑暗岁月。他的骂贼绝响,不仅是对叛贼的怒斥,更是对忠义的宣言。而那篇血泪写成的《祭侄文稿》,也像一座不朽的丰碑,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中,见证着忠与奸、义与利的永恒较量。

 当我们今天重读这段历史,仿佛还能听到常山城头的呐喊,看到洛阳刑场上的忠魂。颜杲卿用生命诠释的忠义之道,如同常山的岩石般坚固,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,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