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 懿宗奢靡失民心(第2页)
三、法门寺的佛骨:锦绣旗幡里的民脂民膏
咸通十四年,懿宗干了件更疯狂的事——迎接法门寺佛骨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他下令用金银珠宝把佛骨舍利塔裹得严严实实,"金玉装饰,珠翠缠绕,旗幡伞盖排了几里地"。从法门寺到长安三百里路,沿途百姓被逼着搭建彩棚,不少人活活累死在工地上。
《玉泉子》里描绘了迎佛骨的魔幻现场:懿宗亲自跪在地上迎接佛骨,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,文武百官争着献宝贝。御史大夫张裼(ti)献的"金莲花灯"足足有一丈高,上面缀满万颗明珠。可就在这时,邠州(bin zhou)的百姓正啃着观音土充饥,有个老头在路边哭骂:"佛骨还没到,老百姓的骨头都快饿没了!"
谏官韩琮(韩愈侄孙)冒死进谏:"当年宪宗迎佛骨后不久就驾崩了,陛下难道忘了吗?"懿宗当场发飙:"我能见佛骨一面,死了都值!"(《新唐书·懿宗纪》)说完就把韩琮贬到天涯海角。等佛骨迎进长安,懿宗天天斋戒拜佛,朝政全荒废了,直到自己生病才想起当初说的狠话,可惜已经晚了。
四、韦保衡卖官:紫袍下的铜臭熏天
懿宗宠信驸马韦保衡,还让他当了宰相,结果这哥们把朝廷官职干成拼多多店铺。《旧唐书·韦保衡传》实锤:他家里有本"卖官登记簿",明码标价"宰相十万贯,节度使五万贯",就连县尉这种小官都要三千贯。有个富商拿了一车明珠,换了个岭南节度使的官职,到任后拼命搜刮百姓,当地人编歌谣吐槽:"韦家卖官像摆摊,明珠换个节度使,岭南百姓血要流干!"
更绝的是科举都能明码标价。咸通七年,韦保衡收了三万贯,把状元头衔卖给富商儿子。《唐语林》记载,这位"状元郎"连《论语》都背不利索,殿试时把"有朋自远方来"写成"有朋自远方去",就因为银子到位了,照样被钦点为状元。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气得直跺脚,后来黄巢多次科举落榜,说不定就和这种黑幕有关。
五、关东蝗旱:遮天蔽日下民心散失
咸通中期,关东地区大旱,蝗虫多得遮天蔽日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》记载,蝗虫飞过洛阳时,"密密麻麻遮住太阳,嗡嗡声像刮风下雨,庄稼全被啃得精光"。可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,居然上奏说"蝗虫不吃庄稼,都抱着荆棘自杀了",懿宗看了奏折还下令表彰!
有个叫侯昌业的平头百姓实在看不下去,冒死上书:"现在国家穷困,国库见底,陛下还天天吃喝玩乐,宠信奸臣,我看陈胜吴广那样的人就要造反了!"(《资治通鉴》)懿宗看完勃然大怒,把侯昌业抓来逼他自杀。这事传开后,老百姓都摇头叹气:"皇帝连提意见的百姓都杀,这江山算是没救了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