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王仙芝揭竿反唐廷
一、濮州盐仓的私盐账本
乾符元年(公元874年)的濮州盐仓,月光像被筛子滤过似的,从仓房缝隙里漏进来,照亮了王仙芝膝头的账本。这位三十五岁的私盐贩子,正用指甲使劲刮着账本上晕开的墨渍,转头对老搭档尚君长吐槽:"瞧瞧这官盐价,去年每斗才一百文,今年直接涨到三百!老百姓怕不是得喝西北风过日子?"
尚君长搓着冻得皲裂的手,叹了口气:"三哥,上个月我运私盐路过曹州,税吏生生抽走三成,还说是'给懿宗皇帝修庆陵'的份子钱!"王仙芝家世世代代都是盐枭,《新唐书·黄巢传》说他"善骑射,任侠好施",野史《唐阙史》更爆料,他年轻时明明考中武举,就因为长得不好看被刷了下来,这梁子算是结下了。
正说着,一个满脸菜色的老汉颤巍巍走进来,掏出来的不是铜钱,而是半块硬邦邦的观音土饼:"王三哥,救救我孙儿吧,拿这个换半斤盐成不?"王仙芝接过土饼,指甲轻轻一掐就陷进去个坑——这哪是能吃的东西?他突然"啪"地把账本摔在盐袋上,冲尚君长喊道:"去把兄弟们都叫来,明天咱们开仓!"
二、长垣(yuan)城头的义旗
乾符二年正月,王仙芝带着几千盐贩子一口气拿下长垣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他在城头上竖起大旗,上面绣着"天补平均大将军"几个大字,旁边还立了块石碑,刻着一句让人心惊肉跳的谶语:"金色蛤蟆争努眼,翻却曹州天下反。"这话本是民间流传的童谣,说的是金色蛤蟆一瞪眼,天下就要大乱,没想到应在了王仙芝身上。
《云仙杂记》里的记载更玄乎:王仙芝亲自用佩刀刻碑时,刀刃和石头擦出的火星,正好溅在"反"字上,石粉崩开就像溅了血。围观百姓当场就炸锅了:"这是老天爷的旨意啊!"王仙芝趁机振臂一呼:"现在赋税比山高,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,我们'天补将军',就是要替老天爷把这世道掰扯公平!"
打下曹州后,他颁布的"均盐令"更是深得人心。王仙芝大笔一挥:官盐仓统统打开,私盐以后不收税!《旧唐书·懿宗纪》记载,开仓放粮时,他特意让老弱病残优先领取,还在仓门口贴了张告示:"盐是老百姓活命的东西,可不是当官的私产!"就这么几招,队伍很快就扩充到十万人。
三、冤句故友的加盟
听说王仙芝揭竿而起,老同乡黄巢带着几千兄弟就来投奔了。《新唐书·黄巢传》说黄巢"善骑射,还认得些字,可惜考了几次进士都没中",《玉泉子》里更神乎其神,说他做梦梦见自己披甲称王,转头就决定造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