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4章 张氏兄弟乱后宫(第3页)

 政变队伍冲进长生殿时,武则天被惊醒,看到床边跪着的张柬之和地上的人头,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。她强撑着坐起来,对太子李显说:“这是你的主意?易之、昌宗已经死了,你可以回去了。”李显吓得不敢出声,王同皎在一旁大声说:“陛下春秋已高,应传位太子,以顺天意人心!”

 武则天看着眼前这群义愤填膺的臣子,又看看低头不语的儿子,知道大势已去。她叹了口气,挥挥手说:“罢了,朕就把天下还给李家吧。”第二天,她下旨传位给李显,是为唐中宗。二月,中宗恢复唐朝国号,武周政权至此终结。

 六、二张身后事:史书里的粉墨与尘埃

 张氏兄弟被处死后,他们的家族也遭到清算。母亲韦氏被流放岭南,弟弟张昌期、张昌仪被处斩,家产抄没。洛阳百姓听说后,纷纷跑到刑场围观,有人还带着馒头,把馒头蘸上二张的血吃掉,说是“食奸肉,饮奸血,以泄心头之愤”(《朝野佥载》)。

 在正史中,二张通常被视为祸乱朝纲的“嬖臣”,《旧唐书》说他们“恃宠弄权,浊乱朝政”,《新唐书》更是直言他们“盗弄威权,驯至祸乱”。但也有学者认为,二张的存在,本质上是武则天晚年权力失衡的产物——她为了制衡李氏和武氏家族,才刻意抬高身边的近臣,只是没想到玩脱了,反而加速了政权的崩溃。

 野史对二张的记载则更具戏剧性。《控鹤监秘记》里说,张昌宗曾穿着羽衣,乘木鹤在宫中飞翔,武则天坐在下面观看,直呼他为“王子乔”(注:传说中的仙人);张易之则在家中建造“七宝帐”,用金玉珠翠装饰,连床榻都是象牙雕成,奢华程度远超宫廷。这些记载虽然夸张,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二张奢靡生活的想象。

 值得一提的是,二张并非全无才能。张易之擅长音律,曾主持修订《三教珠英》的乐律部分;张昌宗通玄学,武则天曾让他讲解《老子》,在座的学者都自愧不如。但在权力的诱惑下,他们的才华最终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,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。

 千年之后,当我们走进洛阳的龙门石窟,在武则天亲题的“卢舍那大佛”旁边,还能看到一些唐代的小龛(kan),里面雕刻着俊美的少年形象,有人推测可能是二张的供养像。这或许是历史留下的一丝隐喻——即便权势滔天如张氏兄弟,最终也不过是王朝更替中的一抹粉墨,随着武周的黄昏一起,消散在历史的尘埃里。

 武则天死后,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,墓碑上留下一块无字碑,任由后人评说。而张易之、张昌宗的故事,则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权力巅峰的光怪陆离。当我们读到“莲花似六郎”的典故时,除了感叹男宠乱政的荒唐,更应看到封建王朝里,皇权失控所带来的种种乱象——这,或许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好警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