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第27章 李晟(shèng)雪夜复京师(第3页)
德宗从奉天回到长安,在大明宫接见李晟。皇帝拉着他的手哭道:“朕再造家国,皆卿之力!”李晟却跪地磕头:“臣为陛下臣子,此乃分内之事。唯愿陛下戒骄逸,纳忠言,以安社稷。”(《新唐书·李晟传》)这种功高不震主的智慧,让他得以善终。
七、画像凌烟阁的荣耀:铁血后的君臣相得
贞元元年,德宗下旨将李晟画像挂入凌烟阁,这是对功臣的最高礼遇。《唐会要》记载,德宗还赐他“铁券”,也就是免死金牌,李晟却上表推辞:“臣幸逢圣明,何需此券,愿陛下藏此券,以劝忠臣。”
他的后代也多有建树,儿子李愬(su)后来在“雪夜入蔡州”中大败吴元济,完成了宪宗时期的削藩大业。民间传说李晟是“白虎星”转世,《铸鼎余闻》说他死后成为“武穆王”,掌管人间兵戈之事,这当然是百姓对他的神化。
八、历史长河中的将星:忠勇精神的现世回响
李晟的忠勇,成为后世武将的楷模。北宋名将狄青曾说:“吾每读《李晟传》,未尝不泣下,恨不与之同时。”明代戚继光在《练兵实纪》中多次引用李晟的治军方法,称其“赏罚分明,古今罕有”。
如今在陕西高陵的李晟墓,仍矗立着由裴度撰写、柳公权书写的《李晟碑》,碑文记载了他的功绩,其中“铁马雪夜,复我京师”八字尤为醒目。当地百姓至今流传着“李晟雪夜收长安”的戏曲,唱词里描述他“踏雪无痕,用兵如神”。
从陇右孤儿到铁血元帅,李晟用一生诠释了“忠”与“勇”。他的雪夜奇袭,不仅收复了京师,更重塑了唐室的威严。当我们今天回望那段历史,仿佛仍能看到雪夜中那支军纪严明的军队,以及那位“不顾家、不恋权、只知报国”的将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