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薛刚反唐兴义师 庐陵王复位振朝纲(第2页)
薛刚还要上前,却被家将拦住:“公子,打不得!他是英王啊!”薛刚一愣,这才知道自己闯了大祸。再看武攸暨,已是气息奄奄。此时,巡城御史带领衙役赶来,见英王被打,大惊失色,急忙命人将薛刚拿下。薛刚力大无穷,衙役哪里抓得住,他打倒数人,趁乱冲出重围,逃回家中。
武攸暨被抬回王府,已是奄奄一息,当晚便一命呜呼。武则天得知小儿子被打死,悲痛欲绝,下令严查凶手。很快便查到是薛刚所为,武则天本就对薛家心存忌惮,如今正好借题发挥,当即下旨:“薛刚目无王法,打死英王,罪大恶极!着令抄斩薛氏满门,钦此!”
消息传到薛府,犹如晴天霹雳。薛丁山、樊梨花夫妇闻讯,知道大难临头。樊梨花虽有法术,却也知道天命难违,叹道:“我早知薛刚性情刚烈,必惹大祸,不想竟连累全家!”薛丁山仰天长叹:“我薛家世代忠良,不想今日遭此横祸!”
不多时,羽林将军带领大队人马包围了薛府,宣读圣旨,将薛丁山、樊梨花及薛氏满门三百余口全部拿下,押往法场。长安百姓得知薛家蒙冤,纷纷前来送行,法场周围哭声震天。
刽子手正要行刑,突然狂风大作,飞沙走石。樊梨花对天呼道:“黎山老母,弟子今日遭此大难,望师父救我!”话音刚落,只见一道金光从天而降,黎山老母现身法场,挥手一道仙法,将薛丁山、樊梨花二人救走,其余人等则未能幸免,全部被斩于法场之上。
薛刚逃出城后,得知全家被斩,悲痛欲绝,跪在地上,对天发誓:“武则天!我薛刚若不报此血海深仇,誓不为人!我定要推翻武周,恢复李唐,为我全家报仇雪恨!”
薛刚逃离长安后,一路向南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招兵买马,反唐报仇。他先是来到湖北房州,想要寻找被流放的庐陵王李显,却得知李显被严密看管,无法接近。薛刚无奈,只得继续前行,来到九焰山。
这九焰山山势险峻,易守难攻,当时已有一伙英雄好汉在此占山为王,为首的便是程咬金的孙子程越虎,还有罗成的孙子罗章,以及秦琼的后人秦方、秦文等人。这些人都是李唐开国元勋之后,因不满武周统治,才聚义九焰山。
薛刚来到九焰山下,叫开寨门,见到程越虎等人。他说明来意,又说起全家被斩的惨状,众人听了,无不义愤填膺。程越虎道:“薛刚兄弟,你来得正好!我等正欲举事,推翻武周,恢复李唐,只是缺少一个领头的。你乃将门之后,又有血海深仇,正好做我等的盟主!”
众人纷纷附和,当即推举薛刚为盟主,在九焰山竖起“反周复唐”的大旗。一时间,四方英雄豪杰闻风而至,九焰山的势力越来越大。
薛刚虽然勇猛,但缺乏谋略,便有人向他推荐一个人——徐茂公的孙子徐策。这徐策足智多谋,堪比当年的徐茂公,如今隐居在卧龙山。薛刚当即带领众人,前往卧龙山请徐策出山。
见到徐策后,薛刚纳头便拜:“徐先生,我薛刚家破人亡,如今聚义九焰山,欲推翻武周,为全家报仇,为天下除害。但我才疏学浅,望先生出山相助,指点迷津。”
徐策扶起薛刚,说道:“薛将军不必多礼。我徐氏世代受大唐恩典,岂有不助之理?只是如今武周势大,不可贸然起兵。我有一计,可分三步走:第一步,寻找庐陵王李显,奉他为主,师出有名;第二步,联络各地反周势力,形成合力;第三步,待机而动,直取长安。”
薛刚闻言大喜,问道:“先生高见!但不知如何寻找庐陵王?”徐策道:“我已打探清楚,庐陵王被流放房州,由武三思的心腹吴三思看管。我有一计,可以救出庐陵王。”
于是,徐策如此这般,说出一计。薛刚连连点头,当即按照徐策的计划行事。他先派罗章带领一支人马,假装攻打房州,吸引吴三思的注意力;然后自己带领精锐,趁夜潜入房州,救出了庐陵王李显。
李显被救出后,见到薛刚等人,激动不已:“卿等救我,实乃大唐之幸!”薛刚等人拥立李显为“中兴王”,以九焰山为基地,正式起兵反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