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郭雀儿黄袍加身(第2页)
刘知远临终前,拉着郭威的手说:“朕儿承佑年幼,以后就靠你辅佐了。”(《资治通鉴》)谁也没想到,这句托孤之语,竟埋下了后汉灭亡的伏笔。新帝刘承佑生性猜忌,听信宠臣李业的谗言,认为郭威功高震主,密谋铲除他。乾佑三年(950年),刘承佑派人刺杀郭威,消息却提前泄露。郭威怒不可遏:“我为刘家出生入死,竟遭此毒手!”他立刻以“清君侧”为名,率军杀向汴京。
乾佑三年(950年)冬,澶州(今河南濮阳)城外,郭威的大军扎下营寨。士兵们交头接耳:“皇帝要杀郭公,我们卖命却要送命,这算什么事?”突然,一阵骚动传来,数千将士涌到郭威营帐前,高呼:“愿奉郭公为天子!”(《旧五代史》)郭威“惊慌失措”地跑出帐外,却被将士们团团围住,一件黄色的军旗披在了他身上——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“黄袍加身”,比赵匡胤早了整整九年。
这场戏码,实则是郭威的精心布局。据《五代史补》记载,郭威的谋士魏仁浦曾献计:“主公若想名正言顺称帝,需借将士之手。”于是,郭威暗中授意亲信在军中散布消息,煽动士兵情绪,又故意让军旗“意外”出现在营帐附近。当“黄袍”加身的那一刻,他还假意推辞:“你们这是陷我于不忠不义!”但将士们以死相逼,他才“勉强”答应。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,将篡位之举包装成“民心所向”。
郭威称帝后,定国号为“周”,史称后周。他深知百姓历经战乱,急需休养生息,于是颁布新政:废除后汉的苛捐杂税,将无主荒地分给流民耕种;严惩贪官污吏,曾因县令克扣赈灾粮,当众杖毙二十余人。《册府元龟》记载,短短一年间,后周“户口渐增,田野日辟”,百姓终于能吃上饱饭。
显德元年(954年),潞州城外,四十万大军对峙。北汉刘崇趁郭威驾崩,联合契丹南下,妄图一举灭周。继位的柴荣(郭威养子)决定御驾亲征,却遭群臣反对:“陛下新立,不宜轻动。”柴荣拍案而起:“若刘崇进逼,朕有何面目见先帝?”(《资治通鉴》)郭威临终前曾对他说:“为政以德,治军用威。”此刻,他要用一场胜利证明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