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5章 儿皇帝割让燕云(第2页)

 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的条件,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盟约之一。他不仅承诺每年进贡“帛三十万匹”,更许诺“愿以父礼事之”,认比自己小十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义父。最致命的是,他答应割让燕云十六州(今河北、山西北部地区),这片区域“山川险峻,控扼中原”,是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。(《契丹国志》)

 《旧五代史》详细记载了双方使者的往来细节:石敬瑭派桑维翰为特使,持亲笔信前往契丹。信中写道:“愿陛下早发虎狼之师,救臣于水火。事成之日,定当裂土相报。”耶律德光收到信后大喜,召集群臣商议:“吾闻中国天子号‘天可汗’,今石郎以子事我,此乃天赐良机!”(《辽史·太宗纪》)

 为表诚意,石敬瑭甚至在契丹军营行“父子之礼”。史载“敬瑭跪受契丹册命,涕泗横流”,这一幕被随军画师记录下来,后流传至中原,引得百姓唾骂:“石郎身为天子,竟屈膝胡虏,耻莫大焉!”(《五代史补》)

 契丹出兵后,战局迅速逆转。清泰三年(936年)九月,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骑兵南下,与石敬瑭会师太原。面对后唐名将张敬达的十万大军,契丹骑兵采用“诱敌深入,分割包围”的战术,在晋阳城下大破唐军。《资治通鉴》描述此役:“契丹精骑往来如飞,唐军弓弩不及,自相践踏死者万余人。”张敬达兵败自杀,后唐主力丧失殆尽。

 十一月,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,改元天福。新政权建立后,石敬瑭立刻兑现诺言:不仅将燕云十六州的图籍、印绶双手奉上,还每年向契丹输送大量财物。更有甚者,他要求所有公文提及契丹时,必须使用“北朝”尊称,自己则自称为“儿皇帝”。这种屈辱的外交姿态,令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,唯有谏议大夫薛融上书痛斥:“陛下以万乘之尊,甘为夷狄之仆,置祖宗基业于何地?”(《五代会要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