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第9章 马殷据楚兴农商(第3页)
文化上,马殷重视儒学,在潭州设立"天策府学士院",延请徐仲雅、李宏皋等文人修史着书。李宏皋撰写的《天策府记》,用骈文详述楚国开国历程,碑刻至今仍存于长沙岳麓书院。马殷还鼓励佛教发展,在衡山修建南台寺,迎请石头希迁禅师的法嗣驻锡,使湖南成为禅宗南岳派的重要基地。
后唐天成二年(927年),七十九岁的马殷在潭州病逝,临终前留下"兄弟相继"的遗训。但他的儿子们很快将遗训抛诸脑后,从长子马希声开始,马氏家族陷入持续二十年的内讧。马希范继位后大修"会春园",耗费巨万;马希广、马希萼为争夺王位兵戎相见,引来南唐军队入侵。
保大九年(951年),南唐大将边镐攻克潭州,纵兵大掠,"焚天策府,宫殿尽毁"。《宋史·荆湖南路》记载:"马氏既亡,湖南兵火相仍,民不聊生,户口减半。"马殷苦心经营的南楚政权,历六主四十四年而亡,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,成为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的典型缩影。
马殷治楚的最大贡献,在于推动了湖南地区的经济开发。他开创的茶叶贸易网络,使湖南成为宋代重要的产茶区;其"以茶易货"的商业思维,影响后世数百年。今日长沙的"茶陵"、"茶子山"等地名,仍在诉说当年的茶贸盛况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农业转型。马殷推广的桑蚕种植,使湖南从稻米单一经济转向多元农业,这种产业结构一直延续到明清。明代李东阳在《怀麓堂集》中感叹:"马氏之有楚也,虽偏方割据,而能兴农重商,其治绩亦有足称者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