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0章 王安石变法图强(第2页)

 旧党大佬们纷纷上阵:韩琦说青苗法"官放息钱,与初抑兼并、济困乏之意绝殊";富弼干脆称病辞职,临走前撂下狠话:"变法若行,我恐大宋江山不稳啊!"欧阳修在青州当知州,发现百姓为了还青苗贷款,把耕牛都卖了,直接给神宗上奏:"陛下,你看这青苗法,是利民还是害民?"

 王安石一看反对声太大,祭出大招——提拔新人。他看中了吕惠卿、章惇这些"少壮派",这些人办事麻利,但也有个毛病:为了变法不择手段。有个叫李定的官员,为了支持新法,故意隐瞒母亲去世的消息,不回家守孝,被旧党抓住把柄,骂他"不孝"。王安石却力保:"守孝是私事,变法是国事,岂能因私废公?"

 这下好了,新旧两党彻底撕破脸。旧党骂新党是"聚敛之臣",新党骂旧党是"守旧之徒"。有次朝会,司马光和王安石为了市易法吵起来,司马光说"商人就像鱼儿,市易法就像渔网,把鱼都捞光了",王安石反驳"商人囤积居奇,市易法就是要让物价稳定,百姓才能买到便宜货"。两人吵得唾沫横飞,连神宗都劝不住。

 变法变到后来,已经从政策之争变成了意气之争。新党为了打击旧党,发明了一种狠招——文字狱。最典型的就是"乌台诗案",主角是我们熟悉的苏轼。

 元丰二年(1079年),苏轼在湖州任上写了封《湖州谢上表》,里面有句"陛下知其愚不适时,难以追陪新进;察其老不生事,或能牧养小民"。本来是谦虚的话,新党却解读为"愚不适时"是骂新法不合时宜,"老不生事"是讽刺新法多事。御史何正臣立刻弹劾:"苏轼讪谤朝政,包藏祸心!"

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接下来就是恐怖的大搜查。新党派御史台官员皇甫僎去湖州抓人,皇甫僎一路上耀武扬威,吓得苏轼以为要被砍头,差点想跳湖自杀。到了汴京,苏轼被关进御史台监狱,因为院子里有棵柏树,上面住满乌鸦,所以叫"乌台"。狱卒每天对他严刑逼供,让他交代"谤讪"的罪证。苏轼被打得遍体鳞伤,有次实在受不了,写下绝命诗:"与君世世为兄弟,再结人间未了因。"

 这事惊动了朝野。退休的王安石听说后,连夜给神宗上书:"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?"连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求情:"我想起仁宗皇帝当年说过,'吾为子孙得两宰相',说的就是苏轼、苏辙兄弟,你怎么能杀他呢?"神宗这才松口,把苏轼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,一个没有实权的小官。

 乌台诗案是新旧党争的转折点,从此朝堂上不再有纯粹的政见之争,而是变成了赤裸裸的权力斗争。新党用文字狱打击旧党,旧党则在背后使绊子,变法彻底变了味。

 元丰八年(1085年),神宗病逝,十岁的哲宗继位,高太后垂帘听政。高太后本来就讨厌新法,一上台就召回司马光,任命他为宰相。司马光一回来,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新法,不管好坏,全部一刀切。青苗法、募役法、市易法……不到一年全被废除,史称"元佑更化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