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李师师夜会徽宗(第3页)
李师师曾劝徽宗:"陛下,艮岳虽美,可外面百姓都没饭吃了。" 徽宗摆摆手:"师师不懂,这叫'丰亨豫大',国家富强了,就得享受。" 他还让蔡京写了篇《艮岳记》,里面说:"山则嵯峨崔嵬,千叠万复,不知其几千里......水则汪洋冲瀜,深不可测。" 把艮岳吹成了人间仙境。
但仙境终究是泡影。宣和七年(1125年),金兵南下,徽宗慌忙把皇位传给儿子钦宗,自己躲进艮岳当"太上皇"。靖康元年(1126年),金兵包围汴京,钦宗下令拆艮岳的石头充作炮石,那些被徽宗封官的奇石,转眼成了砸向金兵的武器。艮岳里的动物也遭了秧,几千只鹤被士兵吃掉,鼋鼍被扔进汴河,曾经的"祥瑞"成了填肚子的野味。
靖康二年(1127年),金兵攻破汴京,徽钦二帝被俘,艮岳被洗劫一空。据《瓮中人语》记载,金兵抢走艮岳里的珍宝后,放火烧了宫殿,"烟焰亘天,弥月不绝"。曾经的人间仙境,转眼成了废墟。李师师在乱军中失踪,有人说她捐出家产资助抗金,后在尼姑庵终老;也有人说她被金兵掳走,不屈而死;还有人说他跟梁山好汉燕青私奔,归隐山林,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。
徽宗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会搞艺术的皇帝,却也是最不会治国的皇帝。他的瘦金体至今仍是书法巅峰,他主持编纂的《宣和画谱》《宣和书谱》是艺术史巨着,他甚至发明了"院体画"考试,出题都是"踏花归去马蹄香深山藏古寺"这种意境题——放到现在,绝对是艺术院校的好校长。
但作为皇帝,他不及格。为了艮岳,他任用"六贼"(蔡京、童贯等),把北宋的家底败得精光;为了李师师,他荒废朝政,让奸臣有机可乘。就连他的艺术,也成了亡国的象征——那些精美的瓷器(汝窑、官窑)、华丽的字画,都伴随着靖康之变蒙上了一层悲情色彩。
艮岳的故事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奢侈享乐的代价。这让人想起杜牧的《阿房宫赋》:"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" 北宋的灭亡,何尝不是重复了秦、隋的悲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