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5章 童贯联金灭辽(第3页)


 接下来就是惨无人道的掠夺:金兵冲进皇宫,抢走玉玺、九鼎、珍宝、图书,连徽宗的\"瘦金体\"真迹都没放过。他们还把徽宗、钦宗以及后妃、皇子、公主、大臣三千多人押往金国,这就是历史上的\"靖康之变\"。


 北上的路上,宋朝皇室受尽屈辱。徽宗的郑皇后、钦宗的朱皇后被金兵调戏,朱皇后不堪受辱,投水自尽。到了金国上京(今黑龙江阿城),金国人举行\"牵羊礼\"——让徽钦二帝和后妃们赤裸上身,披着羊皮,像羊一样被牵着走,拜祭金太祖庙。朱皇后行完礼就自杀了,徽宗和钦宗却忍了下来。


 更屈辱的是\"韦后浣衣院\"。韦后是高宗赵构的母亲,被金兵掳到\"浣衣院\"——名义上是洗衣房,实际上是军妓院。据说她一天要接客一百多人,后来赵构称帝,金国人就把她当人质,百般羞辱。直到绍兴和议后,韦后才被放回南宋,但她的屈辱经历成了南宋宫廷的禁忌。


 童贯作为\"联金灭辽\"的始作俑者,早在金兵南下时就跟着徽宗跑路了。徽宗让他守黄河,他却带着亲兵往江南跑,沿途百姓骂他\"汉奸\",他居然让亲兵射箭灭口。到了江南,御史弹劾他\"十大罪\",钦宗继位后,下令将他处死。


 处死童贯的过程很戏剧性。刽子手张达带着圣旨到南雄(今广东南雄),童贯正在吃饭,听说圣旨到了,吓得筷子都掉了。张达宣读圣旨:\"童贯罪大恶极,即刻处斩,首级送回汴京示众。\"童贯还想狡辩:\"我是有功之臣,皇上不能杀我!\"张达冷笑:\"有功?你联金灭辽,引狼入室,这叫有功?\"


 斩首之后,张达把童贯的头装在木匣里,送回汴京。百姓们听说童贯的头到了,纷纷来看,有人往上面扔鸡蛋,有人吐口水,还有人写诗讽刺:\"拆了天棚拆雨棚,童贯真是大奸臣。联金灭辽瞎胡闹,害得江山一片昏。\"


 靖康之变是北宋最大的耻辱,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王朝屈辱史。究其原因,\"联金灭辽\"的短视政策是直接导火索。北宋朝廷只看到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眼前利益,却没看到金国这个更危险的敌人,结果\"前门驱狼,后门进虎\",把自己玩死了。


 这让人想起《战国策》里的\"唇亡齿寒\"典故。当年晋国向虞国借路伐虢(guo),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:\"虢,虞之表也;虢亡,虞必从之。\"结果虞国不听,被晋国灭了。北宋和辽国的关系,就像虞国和虢国,辽国一亡,北宋也跟着完蛋。


 童贯作为政策的执行者,固然罪大恶极,但徽宗的责任更大。他沉迷艺术,不理朝政,重用奸臣,才导致北宋积贫积弱,最终灭亡。李纲等忠臣虽然奋力抵抗,但大厦将倾,独木难支。


 靖康之变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。赵构在南京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称帝,建立南宋,从此偏安江南,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。北方百姓大批南迁,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,促进了江南的开发。


 同时,靖康之变也成了汉民族心中的一根刺。岳飞在《满江红》里写:\"靖康耻,犹未雪;臣子恨,何时灭?\"陆游在《示儿》里写:\"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\"这种民族情绪,影响了南宋一百五十多年的国策。


 今天我们看靖康之变,除了感叹历史的残酷,更要吸取教训:外交政策不能短视,不能\"病急乱投医\";国家强大才是硬道理,否则再有钱也会被抢;领导人不能沉迷享乐,否则会误国误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