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隆兴北伐和符离溃败(第2页)
张浚也松了口气,他在给孝宗的奏疏中写道:“贼兵屡败,人心归附,愿陛下早定大计,直取中原!”
拿下泗州和虹县后,张浚决定乘胜追击,进攻宿州。
宿州是淮河以北的重镇,拿下宿州,就能打开通往东京(开封)的门户。李显忠率部星夜兼程,很快抵达宿州城下。
此时宿州守将是金将耶律温,手下有万余金兵。李显忠观察地形后,决定夜袭。
五月二十九日夜,月黑风高。李显忠命士兵衔枚疾走,偷偷爬上城墙,杀死城头哨兵,打开城门。宋军一拥而入,城内金兵猝不及防,顿时大乱。
耶律温见势不妙,率亲卫突围而逃。李显忠顺利占领宿州,缴获粮草器械无数。
消息传来,邵宏渊才慢悠悠地赶到宿州。他看到李显忠独占头功,心里更加嫉妒,对部下说:“都是些运气罢了,要是我来打,早把宿州踏平了!”
就在这时,金世宗派大将纥石烈志宁率五万大军前来反攻。纥石烈志宁是金国名将,曾随完颜亮南征,作战极为凶悍。
李显忠得知金兵来势汹汹,连忙派人请邵宏渊合兵守城。邵宏渊却按兵不动,还说:“天气炎热,士兵们都累了,不如等凉快些再出战。”
李显忠无奈,只得独自率军迎敌。六月十三日,宋金两军在宿州城外的符离集展开决战。
金兵首先发起进攻,上万骑兵如潮水般涌来。李显忠指挥宋军依托壕沟和城墙抵抗,用神臂弓和床子弩射杀金兵,一时间尸横遍野。
纥石烈志宁见硬攻不行,便改变战术,分兵绕到宋军侧后,企图包抄。李显忠临危不乱,亲自率精锐骑兵反击,杀退金兵。
双方从清晨战至黄昏,杀声震天动地。宋军虽然勇猛,但兵力悬殊,又孤军奋战,渐渐有些支撑不住。李显忠派人再次催促邵宏渊出兵,邵宏渊却在中军帐里喝酒,还对部下说:“你们看,李显忠快要败了吧?”
副将虞允文(此虞允文非采石矶之虞允文,乃同名将领)实在看不下去,苦苦哀求:“邵都统,再不出兵,宿州就保不住了!”
邵宏渊一拍桌子:“保不住就保不住!这宿州本来就该我来打,让他李显忠抢了功劳,现在活该!”
就在邵宏渊按兵不动之际,李显忠的防线终于被金兵突破。纥石烈志宁亲率铁浮图冲击宋军中军,李显忠虽奋力抵抗,却独木难支,部下开始溃散。
“败了……败了……”宋军士兵哭喊着向后撤退,宿州城顿时陷入混乱。
李显忠眼看大势已去,只得率军突围。他回头望着熊熊燃烧的宿州城,泪水夺眶而出:“我李显忠为大宋出生入死,没想到竟败在自己人手里!”
符离之战,宋军大败,伤亡数万人,粮草器械损失殆尽。这一战,不仅丢掉了刚收复的宿州,更让北伐的军心彻底瓦解。
符离之败的消息传到扬州,张浚气得当场吐血。
“邵宏渊!你这个误国奸贼!”他捶打着桌子,须发皆张,“若不是你按兵不动,何至于此!”
幕僚们连忙上前搀扶:“都督息怒,当务之急是收拾残局,防备金兵南下。”
张浚长叹一声,无力地坐下:“残局?这仗还怎么打?军心已散,士气已堕,都是我的错,我不该轻信邵宏渊……”
其实,符离之败的原因远不止将不和。
首先,张浚虽然忠心可嘉,但他的军事才能实在不敢恭维。早在建炎四年(1130年),他就在富平之战中大败,导致陕西沦陷。此次北伐,他又犯了分兵冒进的错误,没有集中优势兵力,反而让李显忠和邵宏渊各自为战,给了金兵各个击破的机会。
其次,南宋朝廷内部主和派势力依然强大。宰相汤思退等人早就反对北伐,暗中与金国勾结,故意拖延粮草供应,散布不利言论,动摇军心。符离战败后,他们更是趁机发难,要求严惩张浚,与金议和。
再者,宋孝宗虽然支持北伐,但他缺乏坚定的决心和政治手腕。当战事顺利时,他意气风发;一旦受挫,就摇摆不定,甚至听信主和派的谗言,开始怀疑张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