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第5章 大宋第一猛将狄青(第2页)
宋仁宗曾劝狄青除去脸上的刺字,狄青却指着自己的脸说:“陛下以功擢臣,不问门第,臣所以有今日,由此涅尔,臣愿留以劝军中。”这句话掷地有声,既感恩皇帝的知遇之恩,又以刺字激励麾下将士——出身卑微又如何?只要有战功,一样能封侯拜将。此举让狄青在士兵中威望日隆,甚至有士兵在脸上刺“狄”字以表追随。
皇佑四年(1052年),广源州(今越南高平)蛮侬智高起兵反宋,自称仁惠皇帝,连克邕州(yong zhou)、广州等九州,岭南震动。宋军屡战屡败,连损数员大将。此时的狄青已升任枢密副使,他主动请缨:“臣当兵出身,除了战场杀敌,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。”宋仁宗感动之余,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,全权负责平叛。
狄青深知此战关系大宋颜面,临行前做了三件事:一是严令诸将“毋妄与贼斗,听吾所为”,二是斩杀擅自出战导致溃败的广西钤辖(qian xia)陈曙等30人以立军威,三是上表朝廷拒绝交趾(今越南)借兵。他深知“借蛮夷平内寇”无异于引狼入室,这一远见卓识让满朝文武刮目相看。
狄青率军抵达宾州(今广西宾阳)后,并未急于进攻,而是下令休整十日。侬智高探知消息,大笑道:“狄青徒有虚名,不过是个胆小鬼!”却不知这正是狄青的“缓兵之计”。正月十五元宵节,狄青大摆宴席,声称要与将士共度佳节。二更时分,他突然称病退席,实则亲率先锋军连夜奔袭昆仑关。
昆仑关地势险要,素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称。狄青身先士卒,率部摸黑攀崖而上,守军还在睡梦中便被斩杀。次日清晨,当侬智高得知昆仑关已失,慌忙调兵在归仁铺列阵。狄青指挥宋军分三路夹击,他手持白旗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迂回,大败叛军,追击五十余里,斩首数千。侬智高趁乱纵火而逃,其部下黄师宓(huang shi mi)等57名核心成员被斩杀,五百余人被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