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6章 世宗中兴小尧舜(第2页)

 金朝到这时候,已经入关几十年了,女真贵族们慢慢染上了汉族的毛病:爱喝酒、好享乐,连骑马射箭都快忘了。完颜雍一看急了,下了道命令:"女真子弟必须学骑射,不准穿汉服,不准说汉话!"他自己带头穿女真传统的皮袍,在宫里开射箭比赛,谁射得差就罚谁。

 可他又不傻,知道光靠骑马射箭治不了国。他重用汉族儒生,恢复科举(海陵王时期也搞过,但没坚持),还把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翻译成女真文,让女真子弟学习。有个叫徒单镒的女真贵族,因为精通儒家经典,被完颜雍破格提拔成宰相,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。

 这就有点矛盾了:一边怕被汉化了丢了本民族的根,一边又不得不靠汉文化来治国。完颜雍的办法是"两手抓":在制度上用汉人的,在习俗上保女真的。他说:"学汉人治国,像学他们穿宽袍大袖那样干活不方便;守着女真旧俗不变,又像光膀子种地——得找个平衡。"

 海陵王时期,官场乌烟瘴气,送礼受贿成了家常便饭。完颜雍上台后,第一件事就是查贪腐。他规定:"官员受贿一匹布,就打一百大板,受贿十两银子,直接处死。"

 有个叫李石的外戚(完颜雍的舅舅),仗着身份收了人家几匹绸缎,被人告到朝廷。完颜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,把李石骂了个狗血淋头,还罚他俸禄三年。吓得其他官员再也不敢伸手了。

 他还发明了个"考察官"制度:每年派使者到各地,查官员的政绩,好的升官,差的降职。有个叫梁肃的使者,到河北查访,回来后弹劾了二十多个贪官,推荐了三十多个清官。完颜雍高兴地说:"就该这样,让好官有活路,坏官没出路。"

 经过十几年的折腾,金朝居然慢慢缓过来了。史书上记载,大定年间(1161-1189)"仓廪有余,民物殷富",意思是粮仓堆不下,老百姓家里有吃有穿。有一年山东闹旱灾,完颜雍从山西调了五十万石粮食救济,还派医生去给灾民看病。这在以前的少数民族王朝里,简直是破天荒。

 老百姓私下里叫他"小尧舜"——尧舜是上古贤君,这称呼可太抬举他了。完颜雍听说后,反而跟大臣们说:"别叫我小尧舜,我还差得远呢。只要老百姓能吃饱穿暖,我就满足了。"

 他自己也确实节俭。皇宫里的家具坏了,修修补补接着用;吃饭就几样家常菜,不准宫里人穿绫罗绸缎。有个大臣拍马屁,说要给他修座豪华宫殿,被他劈头盖脸骂了一顿:"老百姓还有没房子住的,我修宫殿给谁看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