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李璮之乱惊朝野(第2页)
这其实是一场豪赌。李璮算准了元朝的兵力分布,也摸透了其他汉军世侯的不满,可他漏算了一点:那些世侯虽然不满朝廷,但更怕蒙古人的铁骑——谁也不想跟着他当"出头鸟"。
至元五年(1268年)正月,李璮觉得不能再等了。他谎称"南宋兵犯涟水",召集了益都、济南的军队,突然攻占了济南城。接着,他让人写了篇檄文(声讨敌人的文书),贴遍山东各州府,上面写着:"大元窃据中原,屠戮汉民,吾今举兵,复我汉家衣冠!"
这檄文写得挺唬人,可内容实在没说服力——李家祖孙三代,先降金,再降蒙古,现在突然说要"复汉家衣冠",谁信啊?就连他自己的部将都在嘀咕:"咱昨天还在帮蒙古人,今天就成'复汉'的义兵了?"
李璮不管这些,他要的是"先下手为强"。他派快马去南宋送信,说自己愿意"以山东十三州降宋",求南宋封他个"齐郡王",再派点援兵。南宋那边犹豫了半天,最后只给了个"保信宁武军节度使"的空名头,援兵?影子都没见着。
更尴尬的是,他原以为会响应的其他汉军世侯,全都按兵不动。真定(今河北正定)的史天泽把他的使者捆了送大都,东平(今山东东平)的严忠范直接闭城不出。李璮这才发现,自己成了孤家寡人——这场豪赌,他从一开始就押错了注。
忽必烈在大都接到李璮叛乱的消息时,正在跟郭守敬讨论新历法。他把奏报往案上一拍,盯着中书省平章政事史天泽说:"史老将军,这李璮是你同乡,你说该怎么办?"
史天泽赶紧跪下:"此贼负恩反噬,臣愿领兵讨之!"
忽必烈点点头,当即点了三路大军:一路由史天泽率蒙古军主力,从大都南下;一路由张弘范(后来灭南宋的那位)领汉军,从河南东进;还有一路由阿术(蒙古名将)率骑兵,堵在济南北边,断李璮的退路。三路大军加起来有十万人,而李璮手里的兵,满打满算也就五万。
至元五年三月,史天泽的大军抵达济南城下。李璮原本想趁蒙古军立足未稳冲出去拼一把,可刚打开城门,就被蒙古骑兵的箭雨射了回来。史天泽站在高处看了看济南城,对左右说:"这城三面环水,只有北边一条陆路,咱不用打,围上三个月,他自己就得出来投降。"
于是,蒙古军在济南城外挖了三道壕沟,筑起丈高的土墙,把城围得像铁桶。城里的粮食很快就不够了。刚开始,李璮还能让士兵每天吃两顿粗粮;一个月后,粗粮没了,只能煮战马吃;到了五月,战马也吃完了,城里开始出现人吃人的事。有士兵偷偷爬城墙想逃跑,被李璮的亲兵抓住,当场砍了脑袋挂在城门上——这时候的李璮,已经红了眼,像困在笼子里的野兽,见谁都想咬一口。
他派人突围去益都搬救兵,可使者刚跑出济南地界,就被蒙古军的巡逻队抓住了。从使者身上搜出的信里,李璮写着:"城中粮尽,若益都援军不至,吾将自焚以谢天下。"史天泽看完信,笑着对部将说:"他哪是想自焚?是想让益都的人来送死。"
果然,益都的守将见李璮快撑不住了,带着两万兵来救,结果刚走到临淄(今山东淄博),就被张弘范的汉军拦住。两边打了一天,益都兵全军覆没——这些人都是李家的私兵,平时跟着李璮吃香喝辣,真到拼命的时候,没一个能打的。
至元五年七月,济南城的西门突然打开,一群百姓举着白旗走出来,跪在蒙古军阵前哭喊:"将军饶命!李璮把城里的粮食全抢光了,我们快饿死了!"
史天泽知道,总攻的时机到了。他下令:"抛石机准备,轰开北门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