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朱允炆登基削藩(第3页)
最要命的是,朱允炆身边没什么能打的将领。朱元璋把功臣杀得差不多了,剩下的要么老要么弱。他任命的大将军李景隆,是李文忠的儿子,看着威风凛凛,其实是个草包——后来朱棣打到南京,就是这小子开的城门。
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冬天,南京下了场大雪,朱允炆在宫里赏雪,突然想起爷爷朱元璋。他走到朱元璋的御书房,看到墙上挂着一幅《雪夜访普图》,画的是宋太祖赵匡胤雪夜找赵普商量国事。朱允炆叹了口气:"爷爷,您当年有徐达、常遇春,可我有谁呢?"
窗外的雪花落在梅枝上,簌簌作响,像在回答,又像在嘲笑。他不知道,此刻的北平,朱棣正站在城楼上,望着南方,眼里的"疯气"早已消失不见,只剩下冰冷的野心。
建文元年(1399年)七月,朱允炆终于对朱棣下手了——他下令逮捕燕王府的官属,还派张昺、谢贵带兵包围王府。可他没想到,这道命令,成了朱棣起兵的借口。
朱棣穿着朝服,把张昺、谢贵请进王府,说有要事相商。两人刚进门,就被埋伏的刀斧手砍了脑袋。朱棣提着两颗人头,站在王府门口,对将士们说:"朱允炆被奸臣蒙蔽,擅杀亲王,我今天要'清君侧',为国除害!"这就是历史上的"靖难之役"。
消息传到南京,朱允炆正在跟方孝孺讨论《周礼》,听到朱棣起兵,吓得手里的书掉在地上:"他...他不是疯了吗?"方孝孺捡起书,正色道:"陛下勿慌,燕王叛乱,师出无名,定能平定。"可朱允炆看着窗外,突然想起湘王自焚的火光,心里第一次涌起一丝悔意。
他或许忘了,爷爷朱元璋曾告诫过他:"削藩要慢,要稳,更要狠。"可他既没慢,也没稳,更没狠,只学了个皮毛,就敢动那些身经百战的叔叔。就像一个刚学下棋的人,不等看清棋盘,就敢跟国手对弈,输,是迟早的事。
建文元年的秋天,南京城的梧桐叶落了一地。朱允炆站在奉天门上,望着北方,那里的战火已经燃起。他不知道这场仗会打多久,更不知道自己的结局会怎样。他只记得父亲朱标曾说:"治国如治水,堵不如疏。"可他现在,却把所有的闸门都关上了,只等着洪水滔天,至于堤坝能不能拦住洪水,只能听天由命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