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章 弘治中兴续华章(第2页)
孝宗的节俭,在明朝皇帝里是出了名的。连他穿的龙袍,袖口磨破了都让皇后补补再穿,大臣见了心疼,他却说:\"这袍子虽旧,可干干净净,不比金绣银裹的差。\"
宫里的用度也缩减了大半。宪宗在位时光是负责采办珠宝的太监就有上百人,孝宗只留了十个,还规定\"非军国大事,不得采买奇珍\"。《明史》里记载:\"弘治一朝,府库充盈,内帑(tang,国库)所积,可支十年。\"这都是省出来的真金白银。
更难得的是他不贪女色。历朝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,可孝宗一辈子只娶了张皇后一个人。有大臣劝他\"广纳妃嫔,以固国本\",他笑着说:\"夫妻和睦,比什么都强。\"宫里的戏台子,他只让演《岳飞传》《包公案》这类劝善的戏,像《长生殿》这种讲风流韵事的,一概不准演。
弘治五年,黄河在张秋镇(今山东阳谷)决口,浊浪滔天,淹没了三十多个州县。百姓扶老携幼逃荒,路上饿死的、淹死的不计其数。孝宗急得三天没睡好,把大臣召到文华殿,拍着地图说:\"黄河要是治不好,我这皇帝就当得不合格!\"当即任命刘大夏为治河总督,给他调了十万民夫,还特批\"治河经费,不限数目\"。
刘大夏是出了名的治水能臣,可到了张秋镇也犯难——河堤溃口有一百多丈宽,浊流像脱缰的野马。他让人在两岸打桩,可刚打好就被冲垮,急得满嘴起泡。孝宗听说后,派太监前去传旨:\"刘爱卿尽管放手干,需要什么就说,朕给你当后盾。\"
后来刘大夏想出个\"束水攻沙\"的法子:在决口上游修减水坝,把水势稳住,再用竹筐装石头堵缺口。孝宗听说民夫差役辛苦,特意下旨加米加衣。百姓们感激,干活更卖力,连七十岁的老汉都扛着草袋往河堤上跑。花了三年功夫,黄河终于被治住,两岸百姓在河堤上建了座\"刘公祠\",里面还挂着孝宗的画像,说:\"没有皇帝支持,这河治不好啊。\"
孝宗最让人佩服的,是他肯听劝。有次他想给外戚封爵,吏部尚书王恕直接顶回来:\"太祖定下规矩,外戚不得干政,陛下忘了?\"他不但不生气,还笑着说:\"是朕错了,听你的。\"还有个叫何乔新的御史,弹劾他最信任的太监李广受贿,孝宗查实后,当即把李广贬去守皇陵,还对何乔新说:\"以后有这事,尽管奏来,别怕得罪人。\"
每天早朝后,他总把内阁大臣留下,在文华殿吃顿简单的午饭,边吃边聊国事。有次聊到深夜,兵部尚书马文升说:\"陛下该歇息了,明天还要早朝。\"他却说:\"咱们多聊会儿,边关将士就能多睡会儿安稳觉。\"《明通鉴》里记这段:\"君臣论政,常至夜分,漏下数十刻(一昼夜为一百刻)乃罢,诸臣皆感泣。\"这种君臣同心的场面,在明朝中后期实在少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