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戚继光东南抗倭(第2页)
有个叫王如龙的矿工头目,之前跟人抢矿时杀了人,正躲在山里。他听说戚继光招兵是为了打倭寇,带着几十个兄弟来找戚继光:“将军,你要是真能打倭寇,我们就跟你干!要是你像别的官一样糊弄我们,我王如龙第一个不答应!”戚继光握着他的手说:“我戚继光在此立誓,若不扫平倭寇,这颗头颅任你处置!”
就这样,戚继光招了三千多义乌矿工和农民,编成一支新军。他给这支军队定了铁一样的规矩:临阵脱逃者斩;虚报战功者斩;奸淫妇女者斩;甚至连行军时拿百姓一点东西,都要打四十军棍。
训练时,戚继光更是严格到近乎苛刻。他根据南方多山多水的地形,创造了“鸳鸯阵”——十二个人为一队,有拿盾牌的、有拿长枪的、有拿狼筅(xian,一种带枝丫的长兵器,能克制倭寇的刀)的、有拿短刀的,互相配合,进可攻,退可守。他还亲自教士兵练枪法,哪个动作不对,就用棍子打手心,说:“平时多流汗,战时少流血!”
士兵们一开始怨声载道,说:“戚将军太狠了。”可戚继光跟他们同吃同住,士兵吃粗粮,他也吃粗粮;士兵淋雨训练,他也站在雨里。有个士兵生了病,他亲自给喂药;有个士兵家里遭了灾,他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给士兵寄回家。渐渐地,士兵们都服了他,说:“将军对我们严,是为了让我们活着打倭寇,这样的将军,我们愿意跟着干!”
嘉靖四十年(1561年),倭寇大举进攻浙江台州,来势汹汹,号称有两万人。当时戚继光的新军刚训练了一年多,很多人还没上过战场。有人劝戚继光:“倭寇势大,咱们还是避避风头吧。”戚继光说:“倭寇都打到家门口了,避无可避!”
四月二十二日,倭寇先头部队五千多人到达宁海。戚继光亲率主力赶往宁海,留下少量兵力守台州。没想到倭寇玩了个声东击西,分兵偷袭台州城。当时台州城里只有一千多士兵,情况危急。戚继光得到消息,急行军一百多里,赶回台州,刚好在城南的花街遇上倭寇。
倭寇见明军来了,拿着倭刀就冲了上来。他们的倭刀锋利,刀法诡异,之前的明军往往吃亏。可这次不一样,戚家军摆开鸳鸯阵,盾牌手在前挡住倭刀,狼筅手把倭寇的阵型打乱,长枪手趁机刺杀,短刀手绕到后面砍腿。十二个人配合默契,像精密的杀人机器。
有个叫吴惟忠的士兵,胳膊被倭刀砍伤,鲜血直流,他咬着牙继续往前冲,一长枪刺穿了一个倭寇的胸膛。还有个叫陈大成的百户,带着一队人把倭寇逼到一条河里,倭寇想游泳逃跑,被戚家军的弓箭手一个个射倒在水里。
这场战斗从早上打到中午,戚家军斩杀倭寇三百多人,俘虏三十多人,而自己只死了三人。这就是着名的“花街之战”。百姓们听说戚家军打了胜仗,提着饭菜来犒劳军队,说:“我们终于看到能打倭寇的军队了!”
接下来的一个月里,戚继光带着戚家军在台州和倭寇打了九仗,仗仗必胜。其中的“上峰岭之战”,倭寇躲在山上,戚家军穿着倭寇的衣服,假装是“自己人”,靠近后突然发起进攻,倭寇措手不及,被杀死一千多人。战后,戚继光在山上立了块碑,写着“擒斩倭寇一千五百余级”。
台州大捷后,戚家军名声大噪。倭寇只要听说对手是戚家军,就吓得腿软,说:“戚老虎来了,快跑!”而百姓们则亲切地称戚家军为“义乌兵”,说:“义乌兵,真英勇,杀倭寇,保家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