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58章 袁崇焕宁远大捷

 天启六年(1626年)正月,后金大汗努尔哈赤骑着一匹乌骓马,勒住缰绳眺望前方——那座孤零零矗立在雪原上的宁远城,城墙在残阳下泛着青灰色的冷光,城头上隐约可见“大明”二字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。

 “区区弹丸之地,也敢挡我八旗铁骑?”努尔哈赤马鞭指向城头,“传令下去,明日卯时攻城!破城之后,屠戮三日,鸡犬不留!”

 他身后的贝勒们齐声应和,这支部队刚刚在辽沈之战中横扫明军,连克沈阳、辽阳等重镇,如今十几万大军兵临宁远,在他们看来,拿下这座孤城不过是旦夕之间的事。但他们没有人注意到,城头上那些黑黝黝的“铁家伙”正沉默地对着他们——那是袁崇焕从澳门引进的西洋红衣大炮,此时正被明军士兵裹在棉被里防冻。

 宁远城里,山东籍将领袁崇焕正站在鼓楼之上,手里攥着一封书信。那是辽东经略高第的命令,让他“撤入关内,弃守宁远”。三天前,高第听闻后金大军压境,吓得将锦州、右屯等城堡的军民全部撤回山海关,只留下宁远这座孤城和不到两万的守军。

 “高大人要撤,我偏不撤!”袁崇焕将书信狠狠拍在案上,案上的油灯晃得厉害。他转身面对部将们,扯开嗓子喊道:“弟兄们,宁远是大明的土地,身后就是山海关!咱们退一步,敌人就进一步!”

 参将祖大寿上前一步,抱拳说道:“袁大人,末将愿死守城头!只是这红衣大炮虽利,却只有十一门,炮手也都是新手……”

 “不怕!”袁崇焕从箭壶里抽出一支箭,“我已将城外百姓迁入城中,粮食草料足够支撑半年。至于大炮,我亲自教炮手校准!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众人,“今夜起,全城宵禁,敢有喧哗者,斩!”

 民间笔记《辽海丹忠录》里记载了一个故事:为了稳定军心,袁崇焕让人在城门口摆了口大锅,天天煮肉粥给士兵喝。有个小兵偷偷多盛了一碗,被他撞见,按军法当打三十军棍。袁崇焕却摆摆手说:“饿极了偷食,情有可原,但军法不能废。这样吧,你把粥还给伙房,这三十棍我替你受了。”最后他真的让亲兵打了自己三十棍,打得后背青肿,士兵们见状无不落泪,都说“愿随袁大人死战”。

 据《明熹宗实录》记载,袁崇焕让人将城外的房屋全部拆毁,木料运进城内加固城墙;又在城墙根下挖了数道深壕,壕沟里埋满削尖的木桩;他还让士兵在城墙上泼了水,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冰壳,光滑得根本无法攀爬。

 正月二十四日清晨,后金的攻城号角撕裂了黎明。努尔哈赤亲率镶黄旗精锐冲锋在前,数万八旗兵扛着云梯、推着楯车(shun che,古代攻城时用来遮挡箭石的防护车),黑压压一片涌向城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