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59章 平台召对问方略(第3页)

 民间笔记《烈皇小识》里记了个细节:崇祯有个小本子,上面记着每个大臣的过失。谁今天迟到了,谁昨天说错话了,谁和谁走得近了,都记得清清楚楚。有次吏部尚书王永光推荐了个官员,崇祯翻出本子说:“这人三年前在苏州收过贿赂,你不知道?”吓得王永光当场请罪。

 这种多疑的性格,让大臣们越发谨慎。每次召对,大家都捡好听的说,没人敢说实话。有次崇祯问:“陕西流寇(指农民起义军)如何平定?”陕西巡抚汪乔年支支吾吾:“臣已派兵围剿,不日即可荡平。”可实际上,李自成的队伍已经发展到几万人,正在攻打西安。

 崇祯二年(1629年)深秋,袁崇焕的塘报送到北京:“后金兵动向不明,恐有奇袭。”崇祯让兵部传令各关隘加强戒备,可宣大总督梁廷栋却回奏:“臣观天象,后金不敢南下。”

 十月底,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,绕开袁崇焕布防的锦州、宁远,从龙井关、大安口突入关内,直逼北京。消息传来,朝野震动。崇祯急得三天没睡,一边让各地兵马勤王,一边在平台召见袁崇焕。

 这次召对,气氛和上次截然不同。崇祯盯着袁崇焕,声音里带着寒意:“卿不是说五年平辽吗?为何敌兵直逼京师?”

 袁崇焕没想到后金来得这么快,一时语塞:“臣……臣罪该万死,但请陛下先让勤王兵马入城休整。”

 “不行!”崇祯猛地站起来,“谁知道你是不是和后金串通一气,想趁机夺城?”

 《明史·袁崇焕传》记载,这次召对后,崇祯虽然没立刻治罪,但已经下令“收袁崇焕尚方宝剑”。而城外的后金兵故意四处散布“袁崇焕引我们来的”谣言,更让这位年轻的皇帝疑窦丛生。

 北京城里的百姓不知道朝堂上的猜忌,他们只看到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杀退了后金的几次进攻,纷纷提着茶水点心去慰劳士兵。

 可他不知道,崇祯的案头,弹劾他的奏疏已经堆成了小山,里面有阉党余孽的诬告,有政敌的构陷,还有不明真相的官员的猜测。那个曾经被他视为“救星”的袁崇焕,正在一步步变成他眼中的“隐患”。

 深秋的风穿过平台的栏杆,卷起地上的枯叶。崇祯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,心里像压了块石头。他想起刚登基时的雄心壮志,想起平台召对时的“五年之约”,想起那些饥饿的百姓和浴血的士兵。他不知道,自己亲手扶起的希望,会不会最终变成刺向自己的利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