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0章 鳌拜专权欺幼主

康熙五年(1666年)冬,北京户部衙门,尚书苏纳海站在廊下,手里是一份“旗地调换令”。令上是辅政大臣鳌拜的朱批:“镶黄旗应得之地,着正白旗即刻退还,逾期者,以抗旨论处。”

 鳌拜能在朝堂上横着走,靠的是实打实的战功。这位出身镶黄旗的武将,从青年时就跟着皇太极打天下,松锦大战里他率亲兵冲破明军大阵;入关后追剿李自成、张献忠,《清史稿·鳌拜传》说他“出入阵中,所向披靡,世祖章皇帝深嘉其勇”。顺治帝临终前选他为辅政大臣,原是看中他“忠勇可恃”,没料到这“勇”后来变成了跋扈的资本。

 四位辅政大臣里,索尼老迈多病,常以“老眼昏花”推脱政务;遏必隆性子怯懦,见了鳌拜就像老鼠见了猫,凡事都附和“鳌公所言极是”;只有苏克萨哈,原是多尔衮旧部,后来反戈一击成了顺治亲信,总想着制衡鳌拜,两人早就不对付。鳌拜看苏克萨哈不顺眼,更恨他背后的正白旗——当年多尔衮掌权,把京畿附近最肥沃的土地划给了正白旗,镶黄旗却分到了保定、河间一带的盐碱地,这口气,鳌拜憋了二十多年。

 康熙三年(1664年),索尼告病在家,朝堂上几乎成了鳌拜的天下。他提拔自己的亲信,镶黄旗的将领一个个都成了部院大臣;谁要是敢反对他,轻则被革职,重则下狱。有个叫李之芳的御史,上奏说“辅臣不应干预六部事务”,第二天就被鳌拜以“结党营私”的罪名贬到了福建。从此,朝堂上再没人敢轻易说话,连给小皇帝讲课的翰林院学士,都得先打听鳌拜的意思才敢开口。

 鳌拜要翻的,就是当年多尔衮的“圈地旧案”。他让镶黄旗的贝子温齐上奏,说“镶黄旗地亩不堪,请与正白旗兑换”,理由说得冠冕堂皇,实则是想借机打压正白旗,顺便把苏克萨哈拉下马。

 苏纳海第一个站出来反对。这位正白旗的老臣,曾跟着多尔衮圈地,知道其中的猫腻,他上奏说:“旗地分配已久,百姓安土重迁,若强行调换,必生民怨。”直隶巡抚朱昌祚、保定巡抚王登联也跟着附议,说“旗民已在此耕作十余年,坟茔房屋遍布,一旦迁徙,流离失所,恐生乱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