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4章 施琅平台收台湾

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六月十六,澎湖列岛的海面上,施琅站在“靖海侯”旗舰的甲板上,手持单筒望远镜,镜筒里,刘国轩的战船像黑压压的鱼群,在八罩岛附近列成“梅花阵”——那是郑氏海军最得意的阵法,二十艘大舰居中,六十艘小舰在外围游弋,炮口齐刷刷对着海峡入口。

 “侯爷,潮汛快到了。”副将蓝理凑过来,施琅没回头,只是把望远镜递给亲兵:“告诉各舰,按‘五点梅花’阵迎战,左翼主攻,右翼包抄,中军……等我的令。”

 这施琅原是郑成功的得力干将,当年跟着郑成功从厦门打到南京,可他跟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不和,被郑经打入大牢。《清史稿·施琅传》里说“经疑琅,执之,琅以计得脱,降清”。

 降清后的施琅过得并不如意。顺治爷虽然给了他个水师提督的官,却总有人在背后说他“反复无常”。康熙亲政后,有一次在南书房翻旧档,看到施琅写的《平海策》,里面把台湾的港口、潮汐、郑氏的布防写得清清楚楚,忍不住拍了桌子:“这才是知彼知己!”当即下旨召见,见面就问:“你觉得,台湾能收回来吗?”施琅趴在地上磕了个头:“只要皇上信得过臣,三年之内,必取台湾。”

 可朝中反对的人不少。明珠说“水师耗费太大,不如招安”,索额图更直接:“郑氏据岛自守,不犯大陆就行,何必兴师动众?”连孝庄太后都劝康熙:“海疆凶险,别让将士白白送命。”施琅听说了,跑到午门外跪了三天,怀里揣着一幅亲手绘制的台湾海图,膝盖磨出的血把青砖都染红了。康熙让人把他叫进养心殿,指着海图说:“朕给你两万兵,三百艘船,粮饷管够。但有一条——不许滥杀百姓。”

 澎湖海战打得比预想的更激烈。刘国轩的“黑水沟”炮队果然厉害,第一波齐射就掀翻了清军三艘战船。施琅站在旗舰上,亲自擂鼓助威,鼓声震得船板都在颤。蓝理带着左翼舰队冲在最前面,他的战船被三艘郑舰围住,桅杆被打断,船舱进了水,他扯开绷带,露出带血的胳膊大喊:“弟兄们,跟我跳帮!”提着刀就跳到对方船上,一口气砍倒五个郑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