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4章 施琅平台收台湾(第3页)

 宴席散后,施琅把一幅长卷献给康熙。那卷图画得极细,连阿里山的神木、鹿港的渔船都画得清清楚楚。康熙展开画卷,手指从鹿耳门一直滑到淡水河,突然问:“台湾设府后,派谁去当知府好?”施琅说:“要派个懂水利、爱民的,最好是福建人,跟百姓能说上话。”康熙点点头:“就按你说的办。”

 后来有人劝施琅:“您立了这么大的功,该给自己留点余地。”施琅只是笑:“我这一生,从郑成功到康熙帝,打了半辈子仗,图的不是爵位,是让这万里海疆,再也听不到枪炮声。”他晚年在厦门建了座“靖海祠”,里面不供自己的牌位,只供着澎湖海战中阵亡的将士,每年清明都亲自去祭拜。

 台湾归入版图后,福建的移民像潮水一样涌过去,带去了犁耙、稻种,也带去了孔孟的书籍。到康熙末年,台湾的耕地从原来的两万顷扩到五万顷,府学里的学生比厦门府还多。有个台湾举人进京赶考,路过澎湖,看到当年海战的地方已经建起了灯塔,渔民们在灯下补网,孩子们在沙滩上追逐,忍不住写了首诗:“昔日血海战场地,今日渔歌入晚烟。”

 施琅死的时候,康熙派皇子亲自去祭奠,墓碑上刻着“平台首功”四个大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