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第23章 弘历继统号乾隆(第3页)
对于辅佐重臣,乾隆帝恩威并施。他重用鄂尔泰、张廷玉,加官进爵,称其“为皇考遗臣之冠”;但也敲打二人“勿结党营私”,在谕旨中明确“朕用人行政,一秉至公,从不稍存偏向”。
乾隆帝接手的,是一个经过雍正十三年整顿后日趋强盛的帝国。据《清文献通考》记载,雍正元年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,至十三年已增至六千余万两;全国耕地面积从康熙末年的六亿亩,扩展至七亿余亩;“滋生人丁,永不加赋”的政策,使人口突破一亿四千万。
乾隆帝即位之初,下令免除雍正十二年以前的欠赋,总计白银两百余万两;调拨粮食赈济直隶、山东等地的灾荒;继续修建江浙海塘,加固防洪工程。这些举措既彰显了新君的仁政,也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。
乾隆将雍正的“密折制度”进一步完善,规定“各省督抚,凡有要事,皆可密折奏闻”,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。同时,他组建了自己的亲信班底,如讷亲、傅恒等,逐渐取代雍正旧臣。
乾隆元年(1736年),他又下令编纂《三礼义疏》,强调“以礼治国”,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的精神支柱。虽放缓文字狱,但对“谤讪朝政”者仍严惩不贷,元年便查处了传播“雍正帝被刺”言论的江南士子。
乾隆的继位,是清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。秘密立储制的成功实践,证明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可以走出“嫡长子继承制”的窠臼;而乾隆帝“宽严相济”的施政方针,则显示出他对前朝经验的吸收与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