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55章 英法火烧圆明园(第3页)

 大火熄灭后,圆明园仅存十余处建筑遗迹,如西洋楼的大水法、远瀛观残柱,成为列强侵略的永恒见证。奕欣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写道:“园庭灰烬,满目疮痍,臣等目击心伤,不胜痛愤。”(《筹办夷务始末》)而逃至热河的咸丰帝得知园毁,“呕血数升,从此圣体渐衰”(《清文宗实录》),终在次年病逝,留下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。

 圆明园的毁灭,不仅是一座园林的消失,更是中华文明遭受的一次重创。据统计,园内约150万件文物被掠夺,散落在英、法、美、俄等国的博物馆与私人手中。直到今日,这些流失的珍宝仍在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。正如清代学者王闿运在《圆明园词》中所叹:“昆明湖水洗战血,玉泉山火照宫阙。可怜一代繁华地,化作青磷野鬼乡。”

 这场浩劫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,迫使士大夫阶层开始正视中西差距,为日后洋务运动的兴起埋下了思想伏笔。而圆明园的残垣断壁,则永远矗立在那里,提醒着后人:落后就要挨打,文明的存续需要国力的扞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