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 八国联军陷京师(第3页)
妇女们的命运尤为悲惨。德国士兵在胡同里追逐民女,美国传教士梅子明在日记中写道:\"我看见十几个姑娘被拖进教堂,她们的哭喊声让人心碎。\"(《梅子明日记》)大学士徐桐的孙女躲在衣柜里,被法军士兵发现后轮番施暴,最后自尽身亡。英国《泰晤士报》记者莫理循曾试图阻止士兵施暴,却被一名军官推开:\"这是战争的权利。\"
七月二十五日(8月19日),联军开始\"参观\"皇宫。英国士兵用刺刀挑开慈禧寝宫的锦帐,日本军官则在御花园的太湖石上刻下自己的名字。当他们发现颐和园内的珍宝时,更是陷入疯狂——镀金的铜鹤被拆走,玉佛的手指被敲断,昆明湖底的游船也被凿沉取铁。
在这场浩劫中,也有少数人坚守着良知。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组织了\"救济会\",在教堂收留了两千多名难民;英国牧师李提摩太冒险保存了一批国子监的文物;甚至有个别联军士兵偷偷给饥饿的孩子分面包。但这些行为,在漫天火光中显得如此无力。
八月十四日(9月7日),北京已被占领一个月。法国士兵在安定门城楼上竖起各国国旗,城墙下堆积的尸体散发着恶臭,不得不请僧人来焚烧。顺天府尹陈夔龙在《梦蕉亭杂记》中记载:\"京师尸积如山,腐肉盈路,苍蝇遮天蔽日,每过街巷,必掩鼻疾走。\"据不完全统计,这场浩劫中,北京城内平民死亡超过十万,财产损失折合白银达数千万两。
在城郊的破庙里,幸存者赵老汉正掩埋死去的孙儿。孩子是被流弹击中的,小手里还攥着半个没吃完的窝头。赵老汉抬头望见远处联军的旗帜在夕阳中飘扬,忽然想起十年前甲午之战时,他也曾在村口送过兵,那时人们还说\"大清会赢\"。如今,残破的城门下,外国士兵正用中国百姓的辫子绑成马鞭,在尘土飞扬的街上纵马狂奔。
联军向逃亡西安的清廷提出条件,要求严惩\"祸首\"、赔偿巨款、驻军京城。而那些参与劫掠的士兵,正将抢来的珍宝寄回国内——在伦敦的拍卖行里,来自颐和园的瓷器拍出高价;在圣彼得堡的博物馆中,《永乐大典》的残页被展出;在东京的商铺里,从北京抢来的绸缎成了热销品。
当瓦德西终于抵达北京时,这座古城已在他脚下化作一片带着血腥味的废墟。他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写道:\"中国民众的痛苦令人震惊,但这是他们愚昧排外的必然结果。\"(《瓦德西拳乱笔记》)
1900年的这个夏天,终将成为刻在中华民族骨血里的一道伤疤,提醒着后人:落后就要挨打,软弱必遭欺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