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4章 清帝逊位帝制终(第2页)

 此时的袁世凯正在东华门外的外交部大楼里踱步。他刚收到段祺瑞发来的密电:"禁卫军已换防,冯国璋可保证宫禁安全。"这盘棋,他终于要赢了。

 三个月前,他还是清廷的内阁总理大臣,带着北洋军与革命军在武汉对峙。当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,他立刻指使北洋将领通电反对,扬言"誓死拥护君主立宪";可当革命党承诺"只要清帝退位,即举袁世凯为总统"时,他又转身对隆裕说"民军势大,不如逊位以保皇室"。

 这种两面三刀的把戏,他玩得炉火纯青。据《袁世凯年谱》记载,1月中旬,他一面让赵秉钧在御前会议上"痛哭流涕"地陈述退位的必要性,一面又让儿子袁克定暗中散布"革命军将攻入北京,屠灭宗室"的谣言。那些养尊处优的王公大臣,哪里经得起这种恐吓?

 最妙的是"逼宫"的时机。他算准了隆裕妇人之仁,特意选在溥仪生日(正月十三)前后展开攻势,又让冯国璋(禁卫军统领)保证"优待条件绝无更改",彻底打消了太后最后的顾虑。2月10日,当南京临时政府正式确认优待条款后,他知道,时机到了。

 当晚,他在府中宴请徐世昌、杨度等心腹。酒过三巡,杨度笑道:"项城(袁世凯字)此举,既保全了皇室,又成就了共和,真乃不世之功。"袁世凯放下酒杯,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:"世人会骂我曹操、司马昭,可他们哪里知道,若非如此,生灵涂炭,国将不国。"这话半真半假——他确实终结了内战风险,但也为自己攫取了最高权力。

 2月12日清晨,太和殿里,文武百官按品级排列,却无一人穿着朝服,都是便装免冠,神色各异。隆裕太后牵着溥仪的手,一步步走上丹陛,那短短的台阶,仿佛耗尽了她毕生的力气。

 "宣读退位诏书。"她的声音嘶哑干涩,几乎不成调。侍读学士徐世昌展开诏书,用颤抖的声音念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