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8章 洪宪帝制闹复辟(第3页)

 

 12月12日,袁世凯宣布接受“推戴”,改国号为“中华帝国”,定1916年为“洪宪元年”,并赶制龙袍、玉玺、国歌(歌词“中华雄立宇宙间,廓八埏,华胄来从昆仑巅”)。他或许忘了,三年前他逼迫清帝退位时,曾誓言“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”;他更没料到,最先反对他的,是他昔日的亲信们。
 

 1915年12月25日,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,举起“护国”大旗。这位曾在小站军校听他授课的学生,在讨袁檄文中痛斥:“袁氏以一己之私,叛民国,犯众怒,吾侪昔日受其教诲,今日唯有讨逆,以谢天下!”护国军北上入川,北洋军将领段祺瑞、冯国璋按兵不动,甚至暗中联络各省军阀“逼袁取消帝制”。
 

 1916年3月22日,袁世凯在全国声讨中宣布取消帝制,前后仅八十三天。他试图退回总非常的统之位,却发现已成孤家寡人——各省纷纷独立,就连最亲信的四川将军陈宦、湖南将军汤芗铭也通电“与袁氏断绝关系”。陈宦的电报里“川民乞命,无任迫切”八个字,被袁世凯视为“平生最大之辱”。
 

 6月6日凌晨,袁世凯在中南海病逝。临终前他喃喃自语:“杨度误我……克定误我……”却始终没提自己的野心。据《李宗仁回忆录》记载,这位昔日的“北洋领袖”,最后时刻床头先只摆着一副眼镜、一支笔。他死后,有人说他“窃国大盗”,有人说他“治世能臣”。袁世凯的一生,是近代中国转型期的缩影。他推动的新军编练、废除科举、地方自治等改革,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;他逼退清帝,避免了南北分裂,是“结束帝制的功臣”。但他迷信权力、践踏民主,最终因复辟帝制身败名裂,又成了“共和的罪人”。
 

 历史学家唐德刚曾说:“袁世凯是个一流的行政人才,却生在一个需要政治家的时代。他能管好一个省,却管不好一个转型中的国家;他懂军事、懂权谋,却不懂民众想要什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