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野史大甩卖一路逆风的80后

第12章 五四运动少年强(第2页)

 

 游行队伍先往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,却被军警阻拦在巷口。愤怒的学生转向赵家楼,那里是亲日官员、时任交通总长曹汝霖的住宅(曹汝霖曾参与签订“二十一条”,其子娶日本贵族之女)。学生们冲破军警防线,涌入曹宅,发现曹汝霖已逃离,便将屋内的日本家具、信件点燃。^x¢7.0!0+t¢x?t′.,c-o`m′熊熊火光中,正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被学生痛打致重伤。这就是着名的“火烧赵家楼”事件。
 

 北洋政府随即出动军警镇压,逮捕32名学生。5月5日,北京各校宣布罢课,通电全国抗议逮捕学生;6日,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,统一领导运动。天津、上海、武汉、长沙等城市的学生纷纷响应,游行、演讲、抵制日货的浪潮迅速蔓延。
 

 面对全国压力,北洋政府于5月7日释放被捕学生,但拒绝罢免曹汝霖、章宗祥、陆宗舆(曾任驻日公使,亲日派)三人职务,也未承诺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。5月19日,北京学生再次宣布总罢课,并组织“救国十人团”上街演讲,向民众宣传反帝爱国思想。军警再次大规模逮捕学生,至6月初已拘捕近千人,北大法科校舍被改为临时监狱。
 

 北洋政府的高压政策激起了更广泛的反抗。6月3日,上海率先响应:学生罢课、商人罢市(先从南市开始,后蔓延至全城),更重要的是,上海工人阶级首次大规模参与政治运动——日资纱厂工人、电车司机、码头工人等相继罢工,人数达六七万。罢工声明写道:“我辈工界,誓不与曹、章、陆诸贼共立于天地间!”
 

 上海“三罢”的成功,迅速引发连锁反应。唐山、长辛店的铁路工人,天津、汉口的码头工人,南京的丝织工人等纷纷罢工,形成了“学生罢课、商人罢市、工人罢工”的全国性运动。运动中心也从北京转移到上海,参与者从知识分子扩展到市民、工人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反帝爱国运动。
 

 这场运动中,各地涌现出无数感人场景:天津学生郭隆真、刘清扬等组织“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”,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走上街头演讲;长沙学生毛泽东主编《湘江评论》,写下《民众的大联合》,呼吁“天下者,我们的天下;国家者,我们的国家”;武汉学生在街头演讲时,一位人力车夫捐出一天收入,说“我虽不识字,却知国家要亡了”;上海罢市期间,商人在店铺门前贴出“国家将亡,无心营业”“不除国贼,誓不开市”的标语,甚至有人销毁店内日货以示决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