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铁匠祖师爷·李耳:老君炉里炼精铁,铁器开山利万民(第2页)
他传下的第一门手艺,是“看火色”。不同铁器需不同火候:锻犁铧要“樱桃红”,此时铁性柔韧,易成弧形;铸刀剑要“梨花白”,火候最烈,方能淬出锋芒;打钉子则要“麦穗黄”,刚柔相济,不易弯折。老铁匠说,这是李耳观四季花木之色悟出来的,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铁火亦有其色,读懂便是知音。求书帮 哽新醉快”
他改良的风箱最是好用。双囊风箱一拉,风如猛虎入炉,火舌能蹿起三尺;一推,风似游龙绕铁,温度均匀不散。有句行话:“风箱响,鬼神让”,说的就是这股力量。直到现在,新开的铁匠铺,风箱上都要刻“紫炁东来”四个字,说是能引来老君爷的灵气。
他还教匠人“淬火”之法。寻常人淬火只用冷水,李耳却让人按铁器用途选水:锻农具用井水,性沉,能让铁犁耐磨;铸兵器用河水,性活,能让剑锋锐利;打剪刀用雨水,性柔,能让刃口不崩。更绝的是“双淬法”——先入热水去燥,再入冷水凝刚,如此反复,铁便能“刚中带柔,柔中藏刚”。
有个故事在铁匠行流传了千年:春秋时吴越争霸,吴王命工匠铸剑,三月不成。李耳路过剑庐,见工匠将铁坯直接入水,便摇头道:“铁如人,骤冷则裂,当以‘缓急法’待之。” 他让人先将铁坯放在阴凉处半日,再以温水浸之,最后才入冰水。出炉的剑,剑身有冰裂纹,削玉如泥,便是后来的“吴王剑”。
李耳说:“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”,但他也知铁器能利万民。于是他格外看重农具的锻造,教匠人在铁犁上铸“防滑棱”,在镰刀上开“分水槽”,让农人省力三分。至今乡下铁匠打农具,都会在刃口内侧刻个“耳”字,说是请老君爷保佑“入土不崩,割禾不卷”。
古代铁匠铺里,处处都是“老君印记”。
最显眼的是风箱上的彩绘——青牛驮着老君,炉顶紫烟化作龙形,旁边题着“炉火照天地,红星乱紫烟”。不只是为了装饰,老匠人说,龙能镇火,青牛能引气,有了它们,开炉时就不会“走火”(指火候失控)。
打铁的砧子,讲究“三足”。传说李耳炼丹时,丹炉下有三只神龟托举,取“天地人”三才之意。铁匠便仿其形,将砧子铸成三足,说是能让铁气通于地脉,打出来的铁器更耐用。砧子用久了,表面会磨出深坑,匠人从不打磨,说那是“老君的指痕”,越老越灵。
铁匠铺的水瓮,也有讲究。瓮沿要刻八卦,瓮底要埋块“镇铁”——通常是块炼废的老铁,据说能“镇住水性,不与火气相冲”。换水时,匠人要念:“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,水火既济,铁器成形”,这口诀正是从《道德经》“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化来。
最神秘的是“开炉符”。每逢正月开工,铁匠会请道士画符,贴在炉门上,符上是三个圈:分别代表“天火、地火、人火”。李耳说“三生万物”,这三火合一,才能炼出好铁。有些老匠人还会在符下藏一小撮硫磺,说这是老君炼丹的“药引”,能让铁水更纯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