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迷雾中的真相(第2页)

 “阿强,从今儿起,你带柱子、二牛,三个人轮班跟着苏姑娘。”顾承砚指节轻轻敲了敲桌沿,发出“咚咚”的声响,“她去染坊、回苏府,一步都不能离。”

 阿强胸脯拍得砰砰响,那声音好似战鼓擂动:“您放心!上回小日本的商队堵门,我能扛着两箱绸布从后巷翻出去,护苏姑娘肯定比护命还紧!”

 苏若雪被他憨直的模样逗得笑了,银铃般的笑声在账房里回荡,但眼尾的忧虑却没散尽。 顾承砚望着她转身去取账本的背影,喉间发紧——三个月前他刚穿来时,这姑娘还总躲着他,如今却成了他最挂心的人。

 日头移到西墙时,炽热的阳光洒在身上,顾承砚揣着信纸出了绸庄。 他绕到码头,找了个蹲在缆桩边啃馒头的搬运工。那工人见着他,慌忙抹了抹嘴,嘴角还残留着馒头屑,站起来,眼神中带着一丝慌乱:“顾少东家。” “周婶的儿子是不是你?”顾承砚直接问。

 工人脖子一缩,眼神闪躲:“顾少东家,我娘说您人实诚,可那山本商事给的钱……”

 “我不怪你。”顾承砚从怀里摸出块银元,银元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,晃得人眼睛生疼,“我就问,前儿夜里谁往顾家门槛塞的信?”

 工人喉结动了动,压低声音:“我瞅见个穿灰布衫的,帽子压得低。他塞完信往十六铺方向去了,我听他跟人说‘青云’……”

 “青云?”

 “对,说是青云的人办事。”工人抓了抓后脑勺,“我也不懂,就听个响动。” 顾承砚捏着银元的手紧了紧,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。 他想起前儿在同业会听人提过,说上海滩有个叫“青云”的组织,专替人跑腿递信,哪边给钱就替哪边办事。 山本一郎能摸到轧光机船期,怕就是买通了他们。

 暮色如一层薄纱,缓缓漫上屋檐时,顾承砚站在绸庄门口,望着苏若雪在阿强的护送下上了黄包车。风轻轻掀起她的裙角,露出绣着并蒂莲的鞋尖——那是他上月去苏州进货,特意给她带的。 他摸出烟杆,铜烟嘴在掌心硌出红印,那红印火辣辣的,带着一丝刺痛。

 十六铺的灯火次第亮起,如同闪烁的星辰,映得江面一片碎金,波光粼粼。 青云……他眯起眼,望着江对岸影影绰绰的码头仓库,心中暗自思索着。 有些事,该自己去探个究竟了。 顾承砚沿着十六铺的石板路往南走,暮色里的江水泛着浓浓的腥气,那腥气刺鼻难闻,潮湿的风卷着鱼市的腥臊扑在脸上,让人忍不住皱眉。 搬运工说的“青云”据点在码头后巷的旧糖仓,他之前打听过,那是三不管地带,跑腿的、扒手、情报贩子混作一团。 糖仓外的灯笼被风吹得左右摇晃,发出“吱呀吱呀”的声响,门楣上“福顺”两个褪了色的朱漆字在暮色里若隐若现,好似两个幽灵。

 顾承砚刚要推门,门内传来粗哑的男声:“顾少东家好兴致,这么晚来寻我们这些泥腿子。” 门帘一掀,出来个穿旧皮夹克的男人,鸭舌帽压得低,只露出半张棱角分明的脸,左眉骨有道月牙疤。 他叼着烟卷,火星在暗处明灭,那明灭的火光好似鬼火。

 “我是老鹰,青云的跑腿头。”

 顾承砚不动声色:“老鹰兄弟,我来问个信儿。今儿塞我门缝的信,可是你们接的活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