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反击的号角(第2页)

 李老板的眼睛亮了:“降五分?那咱们还赚不赚?”

 “赚。”苏若雪推过算盘,珠子拨得噼啪响,“蒸汽工序省了人工,联合采购省了运费,每匹能多赚三分。更要紧的是——”她抬眼看向顾承砚,目光清亮,“咱们要让老百姓知道,国货不是比不过,是从前没使对法子。”

 李老板搓着掌心,马褂袖口露出的蓝布衬里磨得发亮:“顾少,我信你。就冲你前儿为染匠老陈去巡捕房理论,就冲你方才为苏姑娘不要命地跑——”他重重一拍桌子,“明儿我就把染缸搬过来!”

 顾承砚刚要说话,阿强在廊下轻咳一声:“少东家,申报馆的王记者下午来拜会,说听说您要和日商斗法,想写篇‘国货醒狮’的稿子。”

 苏若雪替他整理被风吹乱的领口,指尖触到他温热的喉结:“要见见么?”

 顾承砚望着窗外渐起的暮色,嘴角勾起抹淡笑。

 远处,黄包车夫的吆喝声混着轮船汽笛,在晚风中飘得很远。

 他想起老鹰说的保险箱密码,想起陈叔说的码头染布机,想起山本金怀表背面的刻字——

 “见。”他握住苏若雪的手,掌心的温度透过层层布料传过来,“明天开始,上海滩该听听咱们的声音了。”

 王记者的皮鞋声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响,未到门前,人已先探进半张方脸:"顾少东家好兴致,让在下在门房等了盏茶工夫。"他夹着牛皮公文包,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淬了火,倒不像是来采访,倒像是来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约。

 顾承砚从后堂迎出来,手里还攥着半页染缸改良图纸。

 苏若雪端着茶盘跟在侧后,青瓷盏里浮着碧螺春,雾气漫过她眼尾:"王记者见谅,前堂方才来了位要订五十匹喜绸的客人。"

 "该是王某致歉才是。"王记者把公文包往桌上一放,抽出钢笔和厚白纸,"早听说顾少把绸庄当战场,今日一见,果然连会客都带着商战火药味。"他笔尖悬在纸面,"顾少说要揭露山本一郎的不法,具体是哪些?

 走私?

 压价倾销?

 还是......"他压低声音,"勾结巡捕房吃黑钱?"

 顾承砚的指节在桌沿轻轻叩了两下。

 他拿出从枕头底下取出并贴身保存的码头记录,想起山本那批染布机报关单上的"民用纺织机",实际是日本军部特供的高速染色设备——这是能把日商钉在耻辱柱上的铁证。

 他抬眼时目光沉得像深潭:"王记者可见过咱们手染湖绸的纤维?"不等对方回答,他转向苏若雪,"若雪,取那匹被山本压价的次品来。"

 苏若雪转身时月白衫角带起风,很快捧着匹湖蓝绸子回来。

 顾承砚展开布料,指尖划过细密的经纬:"山本说这匹布色牢度不够,压到三成价收。"他从袖中摸出个铜制放大镜,"可您看——"他把放大镜按在布面,"植物靛蓝渗进每根纱线,洗十次都不掉色。

 反倒是他卖的东洋布......"他抽出张皱巴巴的碎布,"这是从码头上捡的,化学染料只附在表面,晒半个月就发灰。"

 王记者的笔尖在纸上疾走,喉结动了动:"顾少是要告诉百姓,不是国货不好,是有人故意抹黑?"

 "更要紧的是。"苏若雪忽然开口,算盘珠子在她指下拨得噼啪响,"东洋布便宜,是因为山本拿了租界工部局的补贴。

 咱们顾家绸庄上个月的税单比他多三成,这公平么?"她推过两本账册,封皮上还沾着墨渍,"王记者若不信,可去工部局查备案。"

 王记者的镜片蒙上层雾气,他猛地站起来,公文包带勾翻了茶盏,茶水在桌沿积成小潭:"顾少、苏姑娘,王某今晚就写稿!

 标题我都想好了——《谁在抹黑国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