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火场脱身计(第3页)
“他们追得太急,连排水渠都没查。”他声音发闷,混着水声像敲在瓮里,“但这说明......”
“说明我们的行踪,早被泄露了。”苏若雪接得太快,尾音却在发抖。
顾承砚借着火柴光看她的脸,发现她睫毛上凝着层细水珠,像落了层霜。
他突然想起三天前在阁楼,她往留声机里塞梨膏糖时说的话:“糖能粘住齿轮,也能粘住秘密。”可现在,秘密还是漏了。
火柴“滋”地灭了。
黑暗里,苏若雪的手突然收紧,指甲几乎掐进他肉里。
“前面有光。”她的声音带着点颤,“是出口。”
顾承砚摸着墙往前挪,指尖触到粗糙的砖缝,接着是金属的凉意——铁盖。
他用肩膀一顶,锈住的铁盖“咔”地裂开条缝,月光像把刀劈下来,正落在苏若雪发间。
她仰起脸,发梢滴着水,在地上溅出小坑:“是码头的废弃仓库。”
两人爬出排水渠时,顾承砚的皮鞋已经浸透了水,每走一步都“吱呀”作响。
仓库的破窗漏进风,吹得墙角的油布簌簌响,隐约能听见黄浦江的浪声——他们绕了个大圈,竟回到了顾家绸庄后巷。
“顾少!苏姑娘!”
小李的声音从巷口传来,灯笼摇晃着撞在墙上,投下晃动的影子。
这小子平时总爱偷溜去听评弹,此刻却眼眶通红,棉袍前襟沾着茶渍:“我守了整整半夜,就怕......”他突然噤声,盯着两人滴水的裤脚,“您二位这是......”
“先进去。”顾承砚扯下湿漉漉的外袍搭在臂弯,转身时瞥见苏若雪的绣鞋在青石板上留下一串水痕,像条蜿蜒的线,直通绸庄后门。
他喉结动了动,把到嘴边的话咽下去——有些事,得等确认录音安全再说。
账房的炭盆烧得正旺。
顾承砚把留声机轻轻放在檀木桌上,金属外壳还带着渠水的凉意。
他取出录音盒时,手指微微发抖——这是山本和汉奸张督办交易的证据,是顾氏绸庄的命,也是上海民族工业的命。
唱片转动的“沙沙”声里,山本的日语混着张督办的笑声传出来:“顾氏的码头,下个月就姓山......”
苏若雪突然按住他手背。
唱片上的纹路在烛火下泛着光,像道刻进骨头里的疤。
“完整。”她轻声说,眼尾还沾着渠水,“没被消磁。”
顾承砚长舒口气,这才发现后背早被冷汗浸透。
他转头对小李说:“把这三个月张督办和日商的资金流向图整理出来,要精确到每笔汇票的时间、钱庄。”小李应了声,抓起算盘就往书案跑,算盘珠撞出脆响,倒比平时利落三分。
炭盆里的火星“噼啪”爆开。
苏若雪突然凑近他耳边,声音轻得像片雪:“老掌柜说‘今晚有人包下整条街巡逻’——您记不记得?”
顾承砚的动作顿住。
他想起方才在茶馆,野村的人来得太快,快得像早就在等他们钻进巷口;想起三天前绸庄仓库的钥匙突然失踪,想起昨天苏若雪的算盘被人动过,铜珠上沾着陌生的铜绿......
“封锁账房。”他突然提高声音,惊得小李手里的算盘“哐当”掉在地上。
苏若雪望着他骤变的脸色,突然明白他想到了什么——能知道他们会去茶馆、能提前包街的,绝不是普通特务。
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。
顾承砚望着账房里那排《天工开物》,书页间夹着的绸庄暗桩名单被风掀起一角。
他突然想起原主那个纨绔名声下,藏着多少双盯着顾家的眼睛——而现在,其中一双,正藏在最亲近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