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 怀表密语,真相初现(第3页)

 回程的福特轿车碾过碎石子路,颠得苏若雪的珍珠项链撞在他手背上。

 顾承砚压低声音:"今晚必须改密码。"他指腹摩挲着西装内袋里的微型相机,"假情报要够真——得让他们觉得,咱们真把南京路当命脉。"

 "你是说..."苏若雪突然抬头,眼底闪过锐光,"用新办事处当饵?"

 "对。"顾承砚望着她眼里的光,喉结动了动,"但真正的物资线要绕去苏州。

 我前日收到吴县纺织厂的信,他们愿意腾仓库——"

 "我今早让人备了两箱湖丝样品。"苏若雪打断他,指尖轻轻点在他手背,"还有,老七的表弟在苏州码头当搬运工,能通船运。"

 顾承砚愣了一瞬,随即笑出声。

 他想起现代课堂上总强调"商业伙伴要心意相通",此刻倒觉得,这姑娘的心思比他备课用的教案还周全。

 是夜,顾氏绸庄后院的小厨房里,灶火烧得噼啪响。

 顾承砚将旧密码本一页页投进灶膛,火舌卷着"梅花松竹"等暗语化为灰烬。

 苏若雪坐在八仙桌前,用陈守仁常用的紫毫笔往信笺上写:"拟于南京路137号设沪上贸易总处,望各商届同仁惠顾。"字迹圆润周正,和顾氏公函的笔锋分毫不差。

 "这封信要让王主管的学徒看见。"苏若雪吹干墨迹,"那孩子总爱趴窗偷看账房,上回还捡了半块我的玫瑰酥。"她将信折成三角形,塞进牛皮信封,又在封口抹了点浆糊——不是顾氏惯用的朱砂印泥,而是普通的面粉浆,"这样他撕的时候才不会起疑。"

 次日破晓,顾承砚和苏若雪扮作绸缎商夫妇,坐着带篷的板车出了上海。

 苏若雪裹着靛蓝大氅,怀里抱着个藤编食盒,掀开盖子是半盒冷掉的蟹粉小笼——这是她特意让厨娘做的,为的是让码头稽查以为他们是走亲戚。

 顾承砚则将微型相机藏在食盒夹层,贴着相机的还有张地图,用红笔圈着苏州胥门的几处仓库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抵达苏州时已近黄昏,他们落脚在阊门旁的"松鹤楼"。

 苏若雪推开木窗,能看见运河里摇摇晃晃的乌篷船。

 顾承砚正用热毛巾擦脸,突然听见楼下传来敲梆子声——是报时的更夫。

 他刚要说话,房门被轻轻叩了两下。

 老七的徒弟阿福从门缝里挤进来,额角还沾着星夜赶路的露水:"少东家,上海急电。"他从怀里摸出张皱巴巴的纸,"南京路137号后半夜遭了突袭,巡捕房封了整条街,说是查'非法物资'。"

 顾承砚接过电报的手顿了顿,抬眼正撞进苏若雪的目光。

 她站在窗边,晚霞透过窗纸漫在她脸上,将那抹笑意染得像团火:"看来,鱼上钩了。"

 阿福退下后,顾承砚将电报折成小方块,扔进铜痰盂。

 火星腾起时,他望着跳跃的火苗轻声道:"明早去见吴厂长。"苏若雪已经开始解大氅的盘扣,露出里面月白的绸衫:"我让阿福去码头订了后日的船,舱位在最里层——"

 "若雪。"顾承砚突然打断她,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,"等这事了,我们去豫园看荷花。"

 苏若雪一怔,随即笑出梨涡。

 她的指尖抚过他眉骨,像在确认什么:"好。"

 窗外,更夫的梆子声又响了。

 这一回,声音里多了丝不易察觉的急促——上海的消息,正随着运河水,朝着顾氏绸庄的方向,滚滚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