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章 逆风布局,反击战启动(第2页)
“给报馆?”
“给《字林西报》《申报》,还有……”顾承砚低头替她擦掉嘴角的墨迹,“给那些总说‘商战不涉政治’的老爷们看看,刀都架在脖子上了,还分什么商战政战。”
汇丰银行顶楼的落地窗外,黄浦江泛着浑浊的光。
顾承砚扣好西装第三颗纽扣时,听见门把转动的声音。
“顾先生,久仰。”英美商会代表约翰·史密斯端着银质咖啡壶,蓝眼睛在金丝眼镜后眯起,“听说你今早刚从汉口回来?”
“为了些见不得光的生意。”顾承砚接过咖啡,杯壁的温度让他想起苏若雪的手,“松本商事在汉口买通了一个‘中间人’,专门替他们转运军需物资。”他从公文包取出一份剪报,是《汉口商报》上月的“药材贸易特刊”,“这位中间人最近把生意做到了南京——不知道史密斯先生是否记得,去年贵行在南京的纺织厂,被莫名加征了三成税?”
史密斯的咖啡匙“当”地一声磕在杯沿。
“沈仲明的手,已经伸到了税收、船运、甚至军需。”顾承砚往前倾了倾身,“今天他能让民族企业倒闭,明天就能让外资企业……”他顿了顿,“被‘爱国情绪’牵连。”
史密斯的喉结动了动。
顾承砚知道他想起了什么——两个月前,日商在闸北烧纱厂,结果连带英美烟厂也被愤怒的工人砸了玻璃。
“顾先生想要什么?”
“舆论。”顾承砚打开公文包,露出半张“政商勾结图”的边角,“贵商会只需在报上发一篇‘商界呼吁公平环境’的声明。”他合上包,“毕竟……”他笑了笑,“保护民族资本,何尝不是保护外资?”
史密斯沉默片刻,突然伸手:“我需要三天时间和董事会商量。”
“足够了。”顾承砚握住那只手,掌心沁出薄汗——他知道,这声“商量”,不过是给双方留个体面的台阶。
离开汇丰时,暮色已漫上外滩。
顾承砚摸出怀表,指针指向六点一刻。
他站在台阶上点燃一支烟,火星在风里明明灭灭。
远处,顾家绸庄的招牌亮了灯,苏若雪的身影在窗前晃了晃,像是在收晾晒的账册。
“周叔。”他对着街角的黄包车夫招了招手,“去商会。”
车夫拉开车帘的瞬间,顾承砚摸出怀表夹层的桂花糖,糖纸在路灯下泛着柔和的光。
他把糖塞进嘴里,甜意漫开时,听见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“咔嗒”一声落了位——该埋进土里的,从来不是计划。
与此同时,他摸出袖中那张写着“商业仲裁”的便签,轻轻折成了纸船。
黄包车碾过石子路时,顾承砚的皮鞋后跟磕在车门上。
他望着怀里那叠用红绸裹着的文件——最上面盖着上海总商会的朱红大印,边角还沾着苏若雪新研的徽墨。
"张会长,劳烦您亲自跑一趟。"他转头对同车的商会会长张茂昌道,"这叠证据副本,得让南京那边闻见血腥味。"
张茂昌扶了扶金丝眼镜,指节捏得文件沙沙响:"顾贤侄,不是我胆小......沈仲明背后的陈启明,上个月刚升了军政部次长。"他喉结动了动,"这状告的是官商勾结,弄不好......"
"弄不好总商会变成'乱告状的刁民'?"顾承砚笑了笑,指尖划过文件上"商业仲裁"四个大字,"可您看这标题——仲裁。
咱们不闹不吵,只说沈仲明违反《商人通例》,破坏市场秩序。"他抽出最上面一张纸,是恒源钱庄的流水单复印件,"您再看这笔款子,从松本商事到沈记洋行,再转到南京福兴米行——全是商业往来的账,和政治无关。"
张茂昌的目光在"松本商事"四个字上顿住,突然重重拍了下大腿:"好!
就按你说的,咱们商民要的是公平,管他背后是谁!"他抓起文件塞进黑色皮箱,锁扣"咔嗒"一声,"我这就去火车站,今晚坐夜车送南京。"
黄包车在北站停下时,顾承砚望着张茂昌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,摸出怀表看了眼——七点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