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他们来了,我还在(第2页)

 “雷区?”顾承砚拽了拽领口,江风呼呼地灌进来,还带着一股铁锈味儿。

 他瞅着江面上漂浮着的那些碎木片,突然就想起上个月在十六铺茶栈的时候,有几个老船主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小顾先生要是有东西要运啊,我们的渔船、驳船,还有藏在芦苇荡里的舢板,那都是随叫随到的。”

 他伸手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铜哨,这铜哨啊,还是十年前在苏州河跟着老船主们学撑船的时候,船老大送给他的。

 哨音刚一划破江面上的雾气,芦苇荡里就传来了三声鸽哨声作为回应。

 “老吴啊,你去把仓库里的油布全都搬过来。”顾承砚把长衫脱下来,往胳膊肘那儿一搭,里面深灰的夹袄就露出来了。

 他对老吴说:“去告诉那些工人们啊,把设备用油布仔仔细细裹三层,然后在半小时之内搬到驳船旁边去。”

 老吴听了先是一愣,紧接着就咧开嘴笑了,还露出了缺牙,大声说道:“行嘞!我这就去叫人。您这一吹哨子,我就明白,当年在船上和我们一块儿啃咸萝卜的小先生,心里可一直惦记着咱们呢,没白疼咱们啊!”

 商会的账房里呢,苏若雪正把最后几本假账往赵老板的檀木柜子里塞。

 她又拿出火漆印,在柜锁上使劲儿按了一下,按出一个深深的印子。

 那印子是顾氏的缠枝莲纹,不过是倒着按的。

 这时候,窗外传来驳船划水的桨声。

 苏若雪对着玻璃窗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鬓角,镜子里的她嘴角带着冷笑,就像一片落在冰上的月光似的,冷飕飕的。

 当苏若雪把火漆印重重地按在檀木柜锁眼上的时候,那倒着的缠枝莲纹在烛光的映照下,泛着暗暗的红色。

 她又伸手摸了摸脖子上挂着的银锁片,这银锁片可是顾承砚去年送的呢,上面刻着“承”和“雪”的篆字,这时候正紧紧贴着心口,感觉有点发烫。

 苏若雪叫来厨房帮忙的王妈,往她手里塞了一块银元,说道:“王妈,你去福兴茶楼说句话,就说顾先生着急得一个劲儿拍桌子呢,金库的银元还有三十箱没搬。”王妈手里的银元把她的掌心硌得生疼,她一抬头,就对上了苏若雪含笑的眼睛。

 苏若雪又接着说:“就当是帮我给老周带个信儿,他媳妇的月子米也该送了。”

 月亮慢慢爬上了柳树梢头,商会大楼的廊灯一闪一闪的,一会儿亮一会儿暗。

 苏若雪在账房里呢,手指在算盘珠子上敲打着。

 这时候,就听到楼下传来一阵脚步声。

 这脚步声可不像护卫队的牛皮靴子踩在地上的动静,而是那种破胶鞋在青砖地上蹭过去的刺啦刺啦声。

 她一下子就站了起来,拉开抽屉,从账本下面把勃朗宁手枪拿了出来,这保险栓“咔嗒”一声,声音虽然不大,但是在这安静的账房里可挺明显的。

 “什么人!”一楼那边护卫队已经大声喝问起来了。

 紧接着就听到几句南腔北调的声音在喊着“兄弟是58师溃兵”。

 苏若雪走到窗户边上往外看,就瞧见六个穿着灰布破军装的人正往二楼这儿涌上来。

 她眼尖,看到其中一个人的袖口沾着靛蓝色的东西,这颜色和老陈那天身上沾着的颜色一模一样,一点差别都没有。

 她顺手就抄起算盘,朝着天花板上的吊灯砸了过去。

 那吊灯“哗啦”一下就碎了,玻璃碎片到处乱飞,楼下一下子就乱成一锅粥了。

 “围二楼走廊!”老周扯着嗓子大吼一声,这声音在混乱当中一下子就穿透出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