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3章 金库钥匙,暗潮再起(第3页)

 “我这就写条子。”苏若雪转身取纸笔,袖口扫过他手背。

 她知道他没说完的话:“他敢不开门,就把去年帮日商做假账的证据捅到总领事那儿。”狼毫在宣纸上走得飞快,墨香混着炭炉的木香,她突然想起昨夜他趴在案头画的金库密道图,铅笔印子还留在指腹上。

 “还有。”顾承砚按住她正要收笔的手,“起草一份‘异常交易预警通报’,发给汇丰、花旗、道胜。”他的拇指蹭过她腕间的银镯子——那是定亲时母亲留下的,“内容就写:凡涉及‘j.k.’编号的账户,即日起暂停所有存取,待商会核查。”

 苏若雪抬头看他,烛火在他眼底跳动。

 她知道这一步多险——动外资银行的奶酪,弄不好要被冠上“扰乱金融”的罪名。

 可他眼里的光太烫,烫得她喉咙发紧:“好。”

 天刚擦亮,阿福就撞开后堂门。

 他额角挂着汗,手里攥着个油布包:“顾先生!汇丰的保险库开了!”

 顾承砚抢过油布包的手在抖。

 展开的羊皮纸上,密密麻麻列着“荣兴纺织”“大生纱厂”“华成染坊”的名字,每个名字旁都标着“收购”“控股”“抵押”的红章。

 苏若雪凑过来看,指尖在“荣兴纺织”上顿住——那是闸北最大的民族纺织厂,上个月刚捐了二十匹粗布给难民。

 “他们要吞掉这些厂子。”顾承砚的声音发颤,指节捏得泛白,“用我们的黄金,买我们的厂子,再拿这些厂子造子弹打我们。”

 油布包里还有半块印泥,最底下一页却让他如遭雷击。

 那是一行日文手写体:“山田健次郎”,朱红印泥还带着潮湿的黏性——这是山田商社社长的私印,全上海只有三个人见过。

 后堂的炭炉“噼啪”炸了声火星。

 苏若雪伸手去扶他发颤的胳膊,却触到一片滚烫。

 她望着他骤然收紧的下颌线,知道此刻他心里正翻涌着怎样的惊涛:这不是普通的投资计划,是日商要在上海经济命脉上插的一把刀。

 “得把这些证据送出去。”顾承砚突然抓起计划书,纸张在他掌心发出脆响,“军统总部,法租界巡捕房,还有——”他抬头看向窗外渐亮的天色,喉结动了动,“得让全上海的民族企业家都看看,他们嘴里的‘合作’,到底是什么货色。”

 苏若雪没说话,只是转身从柜顶取下个檀木匣。

 匣底铺着层丝绸,放着顾承砚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“实业救国”四字手书。

 她把计划书轻轻压在手书上,抬眼时,正撞进他泛红的眼底。

 窗外,第一声汽笛划破晨雾。

 顾承砚摸出怀表,指针指向七点整。

 他扣上怀表盖,金属外壳贴着心口,那里还揣着那枚铜钥匙——现在,这把钥匙不仅能打开金库,更能撕开日商在上海布了七年的网。

 “阿福。”他声音低哑,“备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