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风起青萍,人心未定(第2页)

 他捏着名片,看那行花体英文在阳光下泛着光。

 窗外的风卷着梧桐叶打旋儿,吹起桌上的账册,露出底下压着的《申报》——头版标题被红笔圈了又圈,像团烧得正旺的火。

 "备车。"顾承砚把名片收进怀表夹层,看苏若雪正在给算盘抹油,每颗算珠都亮得能照见人影,"明天去法租界。"

 苏若雪抬头,见他眼底闪着光,像去年冬天在苏州河冰面看见的星子。

 她把算盘推过去,珠子相撞的脆响里,听见他轻声说:"雷蒙德爱喝碧螺春,得带两斤新茶。"

 楼下的黄包车夫已经在喊"顾先生",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,混着远处报童的吆喝,像根细细的线,串起了整个上海滩的晨光。

 法租界警务处的雕花铁门在晨雾里泛着冷光。

 顾承砚扶了扶金丝眼镜,看门房接过拜帖时眼皮跳了跳——那是雷蒙德最爱的碧螺春压着的帖子,茶气混着墨香,该够醒神。

 "顾先生里边请。"门房哈腰的弧度比昨日更弯三分,皮鞋跟敲在大理石地面上,像在敲顾承砚的心跳。

 他记得昨夜翻查《法租界警务年鉴》时,雷蒙德的照片底下有行批注:"对茶器的讲究,胜过对犯人的审问。"所以今日茶盒用的是康熙年间的冰裂纹瓷,盒底压着周世昌三年前在神户港与黑龙会成员合影的照片。

 雷蒙德的办公室飘着茉莉香片的甜腻味。

 金发警长正对着银质茶漏皱眉,见顾承砚进来,指节敲了敲桌上的茶盒:"听说顾先生的茶,能喝出上海滩的风向?"

 "能喝出人心的温度。"顾承砚弯腰打开茶盒,白毫在晨光里浮起,"这茶采自东山碧螺峰,今年头茬。"他指尖掠过盒底夹层,"就像有些秘密,藏得深,却香得透。"

 雷蒙德的蓝眼睛眯了起来。

 顾承砚顺势递上牛皮纸信封,封皮上"周世昌·神户港·1934"几个字用红笔圈着:"去年冬天,周老板托同文堂汇给东京商社的,不只是丝绸订单。"他想起昨夜在旧报纸堆里翻出的航运记录——周世昌名下的"昌和号"货轮,每月初一都会绕经长崎港,"法租界最恨什么?"他往前半步,"是有人用您的码头,运不该运的东西。"

 雷蒙德的手指扣住信封边缘,指节泛白。

 顾承砚知道他在算这笔账:周世昌的货轮走法租界水道,每月孝敬的保护费不过三百大洋;可要是坐实通日,抄家充公的货物能翻十倍。"与其坐等爆炸发生,不如先一步清理门户。"他补了句,"毕竟...《申报》的笔头,可不会分租界。"

 雷蒙德忽然笑了,用银匙舀了勺茶末:"顾先生的茶,我喝了。"他把信封收进抽屉,"明天这个时候,周老板该在我的审讯室里,讲他的神户故事了。"

 次日清晨的露水还挂在青瓦上,顾氏绸庄的伙计老张就撞开了门:"少东家!

 周世昌被法租界的人带走了!"他喘得厉害,布衫后背洇着汗,"巡捕房的黑车停在同文堂门口,周太太跪在地上抓警察的裤脚,头发都散了!"

 商会议事厅的红木椅子"吱呀"响成一片。

 顾承砚刚跨进去,就见王胖子攥着帕子擦汗:"我跟周世昌不过喝过两次茶!"李老板把账本拍在桌上:"上月他说要合伙开染坊,我没应!"最角落的孙掌柜突然站起来,手里的纸页簌簌抖:"我...我有他写的借据!"

 "都静一静。"顾承砚敲了敲茶盏,声音不大,却像块石头砸进池塘。

 众人的话音戛然而止,他扫过满桌的纸条、账本、借据,"各位既然想清清爽爽,不妨把跟周世昌的往来都交出来。"他指了指窗外,"《申报》的王主编在门口等着,与其被人查,不如自己晒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