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章 迷雾重重,步步为营(第3页)
上海的雨停了。
顾承砚站在绸庄阁楼,望着电报员递来的密信,烛火在他眼底晃出两簇光。
他翻到最后一页,"青沪线"三个字被他的指节压得发皱——果然,日商不敢直接露脸,借了德国人的壳。
"备车。"他对阿福说,"去福煦路。"
军统上海站的门房见着顾承砚并不意外——最近半年,这位顾少东总往这儿送"商情"。
但当他将整叠报关单和密电码拍在桌上时,站长的钢笔"啪"地断了尖:"顾先生,这涉及友邦......"
"站长。"顾承砚指腹敲了敲"德国大使馆"几个字,"上个月您说要查闸北的'纺织厂',这些生丝够不够当引子?"他从袖中摸出张纸推过去,"匿名信,您看着办。"信末那句"勿让民族资本沦为政治筹码"墨迹未干,像道锋利的刀。
次日的商会会议,顾承砚的长衫比往日挺括三分。
他站在礼堂中央,背后挂着大幅上海航运图,红笔圈着吴淞口、青岛港、闸北工业区:"从今天起,顾氏绸庄、荣记纱厂、王记茧行......"他扫过台下挺直的脊梁,"所有'清白榜'企业暂停与涉外中间商合作。"
荣老板的翡翠扳指在掌心转得飞快:"顾少东,这是断自己财路!"
"荣叔。"顾承砚扯下航运图,露出后面的生丝样品,"您看这双宫茧,上个月日商压到八块一斤,今天我顾氏出十二块。"他指尖敲了敲样品盒,"咱们自己收茧、自己纺纱、自己卖布——他们要卡脖子?"他突然笑了,"先问问这上海滩的蚕宝宝答不答应。"
王伯年的旱烟杆砸在桌上:"好!
老子明天就把闽北的蚕种全拉来!"
散会时已近戌时,顾承砚的怀表在袖中发烫。
他摸出那枚嵌着旧照片的表盘,照片里《申报》的字被磨得发毛,却正好映着他新写的"清白榜"——这次,他要让所有字都刻进石头里。
电话铃在子夜响起。
苏若雪的声音裹着重庆的潮气:"我拿到了天元和正金银行的秘密协议副本。"她顿了顿,"他们用生丝做抵押,借了三百万日元。"
顾承砚的指节抵着桌沿,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:"好,我们该动真格的了。"他望着窗外的月亮,想起染坊里苏若雪围兜上的蓝渍,"若雪,天亮就搬去陈叔家——"
"顾承砚。"苏若雪突然笑了,"我在码头见着你说的'清白榜'了,贴在海关公告栏,字写得真好看。"她的声音轻了些,"我没事,你也小心......"
电话里的电流声突然刺啦作响。
苏若雪握着听筒的手一紧,窗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像有许多人正往她住的弄堂跑来。
她踮脚走到窗前,路灯照出几个黑影,领头的人抬起头——是今天在茶馆外见过的灰布衫男人,此刻他的手里,明晃晃攥着把枪。
"若雪?若雪!"顾承砚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,带着焦急的颤。
苏若雪迅速扯断电话线,将协议副本塞进灶膛。
火星腾起的刹那,她摸出陈叔给的铜钥匙,推开后窗。
重庆的夜雾漫进来,裹着她的棉袍角,像谁在轻轻推她:"快走。"
楼下传来砸门声。
她最后看了眼被火光映红的窗户,转身消失在雾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