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山城夜话,风云再起152(第2页)
"顾先生这次迁厂,损失不小吧?"周明远斜倚在皮转椅上,手指敲着地图上的"苏州河"标记,"听说运到武汉的织机,有三成都泡了水?"
顾承砚捏着茶盏的手紧了紧。
那些织机是他带着工人在日军轰炸间隙抢运的,每台都裹着油布绑在船底,根本不可能泡水。"周部长消息倒是灵通。"他笑了笑,"不过损失再大,总比便宜日本人强。
上月在上海,有批染缸配方差点被他们搜走——"
"配方?"周明远突然坐直,瞳孔缩成针尖,"什么配方?"
顾承砚盯着他发红的耳尖,心里的弦"铮"地一声绷断。
他想起苏若雪说的"青龙行动",想起周明远袖口的翡翠袖扣,想起地图上被反复摩挲的迁移路线。
"就是些土法子。"他放下茶盏起身,"不耽误周部长办公了。"
走出财政部大楼时,夕阳把青石板照得发白。
顾承砚摸出怀表看了眼,指针指向五点一刻。
他拐进巷口的电报局,给上海商会的老陈发了封密电:"查周明远,重点资金往来,速。"
电报机的"滴答"声里,他望着窗外渐浓的暮色,想起苏若雪整理会议记录时颤抖的指尖,想起周明远看见"配方"二字时骤变的脸色。
有些火,该烧起来了。
电报局的铜铃在暮色里晃了七下时,顾承砚攥着发烫的回电冲进旅馆门。
苏若雪正就着煤油灯核对账本,见他额角沾着星点墨迹,钢笔"啪"地掉在算盘上。
"老陈的回电。"他把揉皱的纸页拍在木桌上,字迹被汗水晕开一片,"周明远名下有七家空壳公司,其中'同福洋行'三个月前给英租界'和记洋行'汇过二十万。"他喉结滚动两下,"和记洋行...是去年被工部局查封的日商代购点。"
苏若雪的手指抚过"和记"两个字,指甲在纸页上压出白痕。
她想起上周在中央银行偶遇的张经理——顾家绸庄的老客户,此刻正把茶盏推到顾承砚手边:"我托张经理查了同福的流水。"她从旗袍内袋抽出一张银行回执,"今早刚到的密件,同福的钱...来自南京维新政府的'产业振兴基金'。"
煤油灯芯"噼啪"爆了个火星。
顾承砚盯着回执上的朱红印章,耳际嗡嗡作响。
三个月前在上海,他亲眼看见维新政府的旗子挂在外滩海关大楼;此刻那抹刺目的黄,正透过回执上的油墨渗进骨缝里。
"他们要的不只是染缸配方。"他突然抓起铅笔,在报纸空白处画了个圈,"周明远阻止物资调配是虚,借税收壁垒切断迁厂路线是实——等咱们的织机困在武汉,重庆的钢铁运不出去..."铅笔尖"咔"地折断,"日本人就能坐收现成的工业设备。"
苏若雪望着他泛红的眼尾,伸手把碎铅笔拢进铜墨盒。"那我们就给他个机会。"她指尖点在报纸上的"战时工业复建方案"标题上,"前儿陈立夫说要'集思广益',咱们递份方案——故意留几个漏洞。"
顾承砚抬头时,正撞进她眼底跳动的光。
那光是去年苏州河沉船时,她举着煤油灯在雨里找染缸配方的光;是汉口码头被轰炸时,她用身体护着账本的光。"什么漏洞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