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9章 暗夜突围,绝地反杀(第2页)
“到了!”司机一个急刹车,顾承砚差点撞到前排。
后巷的雾比别处更浓,他掏出腰间的勃朗宁手枪,对着天空开了一枪。
枪声炸碎雾霭的瞬间,前方传来苏若雪带着鼻音的轻声呼唤:“承砚?”
他循着声音扑过去,触到那片熟悉的棉袍料子,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——苏若雪的手冷得像块玉,却在他的掌心蜷成小小的一团。
“他们追来了。”她喘着气,发梢滴着雾水,“前面有三个,后面两个。”
顾承砚把她拉到身后,这时就听见巷口传来喝问:“什么人?巡捕房查夜!”原来是陈副官的行动组到了。
灰布衫男人的咒骂声和“不许动”的呵斥声在雾里回荡着。
顾承砚拉着苏若雪往另一条巷子里跑去,商会护卫队的人从暗处闪了出来,三两下就制住了漏网的追兵。
等他们钻进轿车时,苏若雪才发现自己怀里的协议还在。
她隔着棉兜摸了摸那叠纸,湿冷的指尖碰到了顾承砚的手背——他正握着她的手放在自己心口,体温透过衬衫传了过来,烫得她眼眶发酸。
“若雪。”顾承砚帮她理了理被扯乱的鬓发,车窗外的雾渐渐散去,露出了天边鱼肚白,“等天亮了……”
“等天亮了。”苏若雪打断了他,把脸埋进他的肩窝,怀里的协议被体温捂得温热,“我有东西要给你。”
轿车碾过青石板的颠簸里,苏若雪的手指终于从棉兜深处抽出来。
她掌心沾着薄汗,那叠被体温焐得微潮的纸页却裹得极整齐,边角压着细密的折痕——是她在竹篓里躲追兵时,用指甲一下下掐出来的。
"在这儿。"她把协议往顾承砚膝头一放,棉袍袖口蹭过他手背,"第三条。"
顾承砚的呼吸陡然一重。
他借着车内昏黄的顶灯翻开纸页,油墨味混着苏若雪袖间残留的蓝靛香,在鼻尖炸开。
第三条款的字迹突然在眼前放大:"甲方(天元洋行)为乙方(财政部特勤司)提供战时融资担保,担保标的为1936年11月扣押于吴淞口的'长云号'货轮所载物资。"
"长云号?"他喉结滚动,指节抵着纸面,"上个月报纸说那船触礁沉没了。"
苏若雪把冻得发红的手揣进袖筒,看着他发梢还沾着雾水的侧脸:"我今早替账房核对外埠汇票,查到天元上个月往日本正金银行汇了笔款子,附言是'沉船打捞费'。"她顿了顿,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影,"后来我去码头问老船工,说长云号沉的位置根本没礁石——他们扣了船,把物资藏起来,再用这份协议跟日本人换钱。"
轿车在顾家老宅前刹住。
顾承砚推开车门时,协议被他捏出了褶皱。
门房老周举着灯笼迎上来,灯光映得他眼底发亮:"少东家,二老爷刚派人来问——"
"让他等。"顾承砚把苏若雪往暖阁里带,火盆的热气裹着陈皮香涌过来,"老周,把书房的留声机关了,再让人去福兴斋买十笼蟹粉包。"他转头看向苏若雪,目光扫过她被扯松的盘扣,声音软了些,"先喝碗姜茶。"
苏若雪却已经走到书案前,从他的檀木匣里摸出放大镜。"看这里。"她指着协议末尾的骑缝章,"天元的章是新盖的,财政部的印泥却发暗——他们怕夜长梦多,先骗着签了字,等物资到手再补手续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