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火光之下,暗潮再起

顾承砚的皮鞋碾过碎玻璃时发出刺耳的声响,他跑得太急,额角被飞溅的木屑划开道血口,混着雨水滴进衣领。

 在十六铺码头的火光中,他看见松本航运的那面膏药旗正烧得卷曲,像条被踩烂的毒蛇。

 “少东家!”老周举着防风灯冲过来,在灯影里能看见他鬓角的血,“起爆点在三号仓库!存放备用电台的地方!”

 顾承砚的瞳孔骤然收缩。

 三天前他刚让商会把新购的德国电台存进那里——那是联络各地实业家的命脉,也是日本人最想摧毁的东西。

 他抓过老周手里的灯,踩着还在冒烟的房梁跳进废墟。

 焦糊味呛得人睁不开眼,他蹲下身,戴着手套的手指扒开半块烧变形的铁皮柜。

 当看到嵌在碎木里的导火索残段时,他后槽牙咬得咯咯响——这不是普通的火药,是军用tnt,上海市面上根本弄不到。

 “调值班记录!”他扯下沾血的手帕捂住伤口,声音像淬了冰,“查今晚谁当值!”

 老周抹了把脸上的黑灰,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:“已经让人去账房拿了,李慕白的名字在最后一栏。”

 “李慕白?”顾承砚的动作顿住。

 那是三个月前从山田纺织挖来的技术顾问,原主纨绔时总说“技术要靠东洋”,偏生这李慕白能说会道,把织机改良方案写得花团锦簇。

 后来顾承砚接手后虽查过他的底——老家在苏州,父母早亡,在大阪学过两年机械,确实没发现通敌迹象,便留他在仓库当值。

 “他上个月刚升了值班长。”老周的声音发沉,“您说过要给旧人机会......”

 “是我疏忽了。”顾承砚捏紧导火索残段,指节泛白。

 火光里他突然想起三天前李慕白递的那份“技术升级申请”,当时他正忙着和荣老板谈棉纱线,只匆匆签了字。

 原来所谓“升级”,是给仓库钥匙模了底。

 远处传来警笛声,租界巡捕房的探照灯扫过来。

 顾承砚把残段塞进老周手里:“送去法租界的陈法医那里,查火药来源。”他转身要走,又停住,“另外,通知苏若雪,让她查最近三个月所有以‘技术升级’为名的系统操作记录。”

 账房里的煤油灯被苏若雪调得很暗。

 她贴着门缝听了半刻,确认外头只有更夫的梆子声,才轻轻推开暗格。

 围巾还攥在手里,带着顾承砚的体温,她低头蹭了蹭,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冲到案前——油布包好好躺在那里,假账上的墨痕没被雨水晕开。

 可此刻她顾不上这些。

 颤抖的手指翻开商会最新的人员调动簿,又按下桌角的暗扣,露出个嵌在木墙里的铁盒。

 那是顾承砚交给她的“黑账”,记录着所有可疑人物的动向。

 “沈佩兰......”她翻到第三页,笔尖停在“狱中会见”一栏。

 那个投靠日本人的交际花,上个月在提篮桥监狱见了三个访客,时间分别是十五、廿三、月底。

 她又翻到李慕白的操作记录:“系统后台登录——十五日夜亥时,廿三日夜子时,月底丑时。”

 铅笔尖“啪”地断了。

 苏若雪按住发颤的手腕,终于明白顾承砚为什么总说“时间是最好的筛子”。

 原来每次沈佩兰传递消息,李慕白就借机侵入财务系统,把商会的货物清单、资金流向都给了日本人。

 窗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。

 她迅速收好账簿,把半枚铜钱塞进领口,刚要出门,就见顾承砚的影子映在窗纸上。

 他的外套烧了个洞,脸上的血已经凝结,可眼睛亮得吓人。

 “查到了。”两人同时开口。

 苏若雪把账簿推过去,指尖点在重叠的日期上:“他是‘青龙’的第一枚棋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