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 夜袭仓库,真相浮出(第2页)

 “在这儿!”

 他翻身滚进旁边的货堆,后腰撞在木箱角上,疼得眼前发黑。

 可手指还死死攥着相机,胶卷必须送出去——苏若雪在无线电室等着,等这些证据变成刺向林仲甫的利刃。

 仓库外突然传来驳船的汽笛声,悠长的“呜——”声里,顾承砚听见陈四宝他们的竹篓撞在铁门上的脆响。

 追兵的脚步声转向了,他趁机摸到仓库侧门,门闩上挂着把新锁——是方才没注意到的。

 “顾先生,别白费力气了。”那个沉冷的声音就在身后五步远,“林先生说您聪明,可聪明人总爱往死胡同里钻。”

 顾承砚转身,手电筒光刺得他眯起眼。

 七八个穿黑西装的男人围过来,最前头的那个左脸有道疤,从眉骨直划到下颌,刀疤在电筒光里泛着青白。

 他手里的勃朗宁手枪枪口正对着顾承砚的心脏。

 “林仲甫派你来的?”顾承砚笑了,血从后腰渗出来,洇湿了粗布短打,“他没告诉你,聪明人都留着后手?”

 刀疤男的瞳孔缩了缩,突然侧耳听了听:“什么声音?”

 顾承砚也听见了——极细的电流杂音,像有人在调无线电频率。

 他想起苏若雪临别的话:“我在监听所有频段,你说过,最危险的地方,信号反而最清晰。”

 刀疤男的脸色变了,抬手就要开枪。

 顾承砚猛地扑向旁边的木箱堆,子弹擦着他的耳尖打进木箱,木屑溅了满脸。

 他摸到怀里的姜糖,糖纸被血浸透了,甜腻的味道混着铁锈味涌进喉咙。

 “顾承砚!”陈四宝的吼声从仓库外传来,“军统的人到了!”

 刀疤男骂了句脏话,挥挥手:“撤!”

 脚步声渐远时,顾承砚靠着木箱滑坐在地。

 他摸出相机,胶卷还在,密码本也被陈四宝他们带走了。

 后腰的疼渐渐变成灼热,可他盯着墙上的地图,突然笑出了声——蓝线终点的武汉,此刻正被月光照得发亮。

 仓库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这次是陈四宝带着人冲进来:“东家!你怎么样?”

 顾承砚摆了摆手,目光扫过通讯室里的发报机。

 那台机器的指示灯还在微微闪烁,像双不闭的眼睛。

 他突然想起苏若雪在无线电室里的模样,她总爱把耳机线绕在手腕上,说这样能更快捕捉到异常频率。

 “四宝,”他扯下围巾按在后腰的伤口上,“通知若雪,调周边路线图。”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,可眼底燃烧着一团火,“林仲甫的戏,该收场了。”

 仓库外,黄浦江的潮声漫过码头,混着若有若无的电流杂音,顺着无线电波,钻进了商会顶楼那间亮着灯的小屋子。

 苏若雪摘下耳机,指尖在路线图上划过,停在“十六铺”的位置。

 她望着窗外的夜色,耳麦里还响着刚才截获的乱码——那是只有她能听懂的,顾承砚发来的信号。

 苏若雪的耳机突然发出刺啦的电流爆响,像根细针扎进耳膜。

 她猛地直起腰,指尖在无线电调谐钮上快速拨动——刚才那串杂音不是干扰,是摩尔斯电码的尾音,短点长划里藏着顾承砚临走前教她的应急信号:三短两长,是"危险逼近"。

 她抓起桌上的路线图,玻璃罩台灯在纸页上投下颤抖的光斑。

 铅笔沿着码头周边道路划出三条红线,笔尖在"十六铺"、"外白渡桥"、"杨树浦"三个位置重重顿住——三辆黑色轿车正以三角阵型逼近仓库,引擎声被江风揉碎,却在耳机里清晰得像敲在脑壳上。

 "周科长,我是顾氏绸庄苏若雪。"她抄起电话,指节抵着发烫的听筒,"十分钟前截获天元洋行密电,他们在码头仓库藏的不是橡胶,是军火。"话筒里传来对方的抽气声,她补了句:"您上个月查的吴淞口沉船案,货单上'南洋橡胶'的印章,和仓库木箱上的一模一样。"

 电话那头的呼吸声突然粗重:"坐标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