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6章 密信惊雷,暗潮涌动(第3页)


 银行代表的手不自然地摸了摸胸袋:“顾先生是想谈低息贷款?我们针对华资企业有特别条款……”


 “霍夫曼先生最近还好吗?”顾承砚突然转换了话题。


 他注意到对方端咖啡的手一抖,褐色液体在骨瓷杯沿晃出细微的痕迹。


 “霍夫曼经理?”代表的笑容僵了一瞬,“他前天说要去北平考察矿业,临行前还说上海的丝绸生意……”


 “矿业?”顾承砚挑了挑眉,“可霍夫曼先生上个月还和我说,对我们的蚕丝加工技术很感兴趣。”


 代表的喉结上下滚动。


 他低头喝咖啡时,镜片后的瞳孔缩成了针尖——这个顾少东家,怎么会知道霍夫曼私下接触过绸庄?


 顾承砚看着他耳尖泛起的红,心里的弦“铮”地绷紧了。


 他想起昨夜苏若雪在地图上圈出的“北平矿务局”标记,突然明白了霍夫曼“考察”的真正目的。


 晚间的绸庄密室点着两盏防风灯。


 苏若雪把白天抄下的银行流水推到顾承砚面前:“137号账户这个月进账三笔,都是东京‘大和物产’汇来的,备注是‘生丝采购’。”


 “可他们根本不需要采购生丝。”顾承砚翻开沈清澜给的情报本,“东北的柞蚕丝产量足够日本纺织厂用十年。这些钱,是买钨矿的幌子。”


 他突然抓起两张信纸对着灯光,水波纹与暗纹在灯影里重叠成某种图案。


 苏若雪凑近,发梢扫过他的手背:“像不像日本和德国两国的国徽?”


 顾承砚的呼吸陡然一滞。


 他想起现代教材里的照片——1936年日本和德国签订《反共产国际协定》,表面上是意识形态联盟,实际上是资源与技术的交换。


 而上海,正是远东资源流转的枢纽。


 “白鸦的真正任务……”他声音沙哑,“不是刺探军情,是截断这条资源链。沈清澜说‘保存工业火种’,是要让这些工厂不被日本和德国控制,成为将来抗战的资本。”


 苏若雪的手指轻轻覆上他的手背。


 她的掌心还带着白天整理账本的温度:“阿砚,我们已经身处局中了。”


 窗外的蝉鸣忽然停了。


 苏若雪的耳尖微微一动。


 她按住顾承砚欲言的嘴唇,眼神陡然变得锋利——那是从前在账房抓偷银伙计的模样。


 “有人在门外。”她的声音轻得像落在宣纸上的墨点。


 顾承砚瞬间屏住呼吸。


 密室的木门是双层厚橡木板,可就在这时,一声极轻的“叮”传入耳中,像细针掉在青石板上。


 两人对视一眼,同时扑向门口。


 门缝里,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片正缓缓滑入,在地面投下细长的阴影——是枚微型窃听器,外壳还沾着潮湿的夜露。